關皚麗指出,既然改為視訊的形式,她便提出申請讓臺灣國際外科學會的會員們也能一同參與視訊,並且把場地放在高醫。拿到許可之後,臺灣國際外科學會理事長郭功楷與主要核心成員,高醫大附院院長侯明鋒率外科與感染科團隊、以及高雄市醫師公會理事長賴聰宏等人一同出席視訊會議。
今(2021)年雖然同樣以視訊舉辦,關皚麗解釋,受限於當時國內COVID-19疫情相關管制措施與限制,因此以輪流的方式進行視訊會議,以符合指揮中心的防疫規定。
推動國際醫師來臺實習 讓臺灣獲得更多認同
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而延宕,關皚麗明(2022)年會正式擔任ICS理事長,希望透過理事長的這位置,能吸引更多國際上的外科醫師來臺灣受訓。她解釋,這些跨國訓練在國際上是很常見的,如果臺灣願意開設國際醫師的訓練課程,「來臺灣訓練過的醫師就會對臺灣產生認同感,他們將是我們臺灣的一份子,也是我們的種子」。
關皚麗說,目前在臺灣的國際醫師受訓都不是正式的實習、而是見習,想要推動國際醫師來臺實習這件事情計劃很久了,但COVID-19疫情打亂了計畫、有點遺憾,希望疫情能快點過去,未來4年還可以繼續努力,培養出更多對臺灣有更多認同感的國際醫師。
推動國際醫師來臺實習需由衛福部放寬外國醫師相關規定,讓來臺灣學習的國際醫師真正能在老師指導下進行訓練手術技術,外科技術一定要一起操作才能學習成功。這部分已討論多年,希望能盡快落實,國際外科醫生才能順利來臺完成訓練,回到他們國家展現所學才能為臺灣發聲,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