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煙霧迷思
電子煙危害知多少
受訪對象|陽明交通大學助理教授 許銘能
文字撰寫|林怡慧
樂分享
人氣(5)
無論是傳統的紙菸,或是近年新興的電子煙及加熱菸,任何形式的菸草或含尼古丁供吸食的產品,都會對人體造成健康危害。《菸害防制法》已於2023年修法通過全面禁止電子煙的製造、輸入、販賣及使用,但坊間對新興菸品仍存在不少迷思,邀請陽明交通大學助理教授許銘能為大家解惑,建立正確認知。
 
臨床危害證據日益增多 比較無害都是假象
加熱菸與電子煙同為新興菸品,以電子設備將菸草柱加熱到350蚓左右,使菸草中的成分蒸發,產生可供吸食的氣霧。不同於傳統紙菸以高溫燃燒產生煙霧,加熱菸與電子煙雖然可減少部分因燃燒所產生的有害物質,但仍含有多種致癌的化學物質。然而,許多吸食者誤認為這類新興菸品對健康的危害較低、沒有二手菸問題,甚至有業者誇大宣稱,加熱菸與電子煙可作為戒菸工具且不會成癮,導致民眾陷於菸品的危害之中。

許銘能強調,無論是加熱菸或電子煙,兩者共同問題在於都含有尼古丁,仍具高度成癮性,不僅無助於戒菸,臨床上發現有不少想戒菸的民眾,在接觸電子煙之後,反而變成紙菸、電子煙雙重使用的族群,增加健康風險。在使用過程中仍會釋放多種有害物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多國研究指出,長期使用這類新興菸品,對人體肺部、心血管、大腦及免疫系統等都會造成損害。許銘能也提醒,許多人以為電子煙與加熱菸使用時煙霧少、菸味淡,就沒有二手菸問題,事實上,這些煙霧中仍含有超細懸浮微粒、甲醛、乙醛等有害物質,讓身邊的人暴露在二手菸的健康風險中。

守護國民健康 完善法規管制機制
《菸害防制法》已明定電子煙為類菸品,依法全面禁止製造、輸入、販售、廣告、展示、供應及使用,然而仍有不肖業者或人士違法製造、攜帶入境,在網路上公開販售,甚至出現電子煙含有毒品等成份而危害社會安全的事件。為加強管理,衛福部已針對此違法物品提出網際網路管理及沒入銷毀的規定,擬定《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期能審議通過,完善法規管制機制。

此外,根據《菸害防制法》規定,加熱菸屬於指定菸品,必須通過健康署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核通過,方可上市販售,許銘能提醒,雖然現行法規沒有全面禁止加熱菸,但目前市面上仍沒有任何加熱菸產品審核通過,取得合法販售資格,面對琳瑯滿目的行銷話術,民眾仍須謹慎看待,避免落入錯誤認知與非法銷售的陷阱。

電子煙與加熱菸無法提供「安全替代方案」,保護自身及親友健康的最佳途徑,是拒絕所有形式的菸品,並尋求醫療專業的協助,才能真正擺脫菸害的威脅,邁向健康無菸的生活。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204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
886-2-8590-6666
Copyright2024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