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診療品質醫院認證制度
把關更提升照護品質
受訪對象|前衛生福利部次長、成大醫院特聘專家醫師、成功大學名譽教授 蔡森田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 常慧如
文字撰寫|洪維珣
享新知
人氣(3)
「癌症診療品質認證」制度已引領65家認證醫院守護全臺約83.0%癌症病人,讓我國癌症5年存活率從認證前2006年至2010年的51.1%升至2018年至2022年的62.9%,以此為基礎,逐步達成健康臺灣政策於2030年癌症標準化死亡率降低1/3的目標。
 
從法制到制度 打造癌症治療新標準
鑑於居10大死因榜首的癌症對國人造成的健康衝擊,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由2001年起始推動「癌症診療品質提升計畫」、2003年公布《癌症防治法》、2005年頒訂《癌症診療品質保證措施準則》等措施,並於2005年起制訂「國家癌症防治計畫」,2008年正式啟動癌症診療品質認證。發展至今,已有65家醫院通過「癌症診療品質認證」(下稱癌品醫院)包含24家醫學中心及41家區域醫院,其中臺北市11家與臺中市各10家最多,高雄9家、臺南7家、新北6家為次。這些癌品醫院目前照護了全臺83.0%的癌症病患。
參與「癌症診療品質認證」可協助醫院建立癌症照護架構、癌症診療模式之基礎,成立院層級之癌症委員會以規劃並督導全院癌症相關業務,建置院內癌症登記資料庫及品管辦法,成立癌症多專科照護團隊、建立臨床診療指引、制定照護標準作業程序等,讓醫院在具實證的標準化照護規範下,提供癌友完善的照護品質。

在癌品醫院接受診治的病患,由確診時就能得到個案管理人員協助,提供身體及心理照護所需資訊及資源,縮短自我摸索的過程,更有多專科團隊共同為其規劃專屬的治療計畫,並進行個案討論。讓癌友由診斷、治療、追蹤,甚至安寧緩和服務,都能更有品質與尊嚴。

跨科別團隊聯手 以病人為中心
前衛福部次長蔡森田醫師回顧過往癌症治療過程,若僅由1位醫師決定病人所有治療方式,難免落入各專科的本位思考,對癌症造成的這種全身性影響之全面評估照護較為不利,且每個醫生治療標準與策略往往不同,常使癌友或其他醫護人員無所適從。而經「癌症診療品質認證」基準引導,醫院建立有實證醫學的診治標準作業流程,此後不管是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還是手術治療等行為,都有既定標準遵循,並針對每1位病患撰寫專屬的治療計畫書,這正是存活率能有效提高的關鍵所在。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204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
886-2-8590-6666
Copyright2024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