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衰弱會增加身體衰弱、肌少症、失能及死亡的風險,因此重點在於預防口腔衰弱,當發現有口腔衰弱傾向,就需要盡早介入以免導致失能。」黃明裕指出,日本自2012年開始,在千葉縣柏市進行一項為期4年有關高齡長者口腔健康的前瞻性研究,經由簡訊通知,全市1.2萬名長者中有2,300多位自願加入成為研究對象。研究開始時,收集高齡長者的16項口腔狀況,2年後收集身體衰弱與肌少症情況,4年後看介護保險的使用情形與死亡紀錄。研究於2018年發表,發現有6項不佳的口腔狀況(自然牙數目、咬合力、構音能力PaTaKa、舌壓、主觀論述咀嚼困難、主觀論述吞嚥困難)與身體衰弱有顯著的關係,若6項中有3項便是口腔衰弱,若6項中有1至2項,則是瀕臨口腔衰弱。
目前大多數民眾已經知道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對身體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會有意識地注意自己的血壓、血糖和血脂。黃明裕秉持相同的理念,向民眾推廣口腔健康對全身健康的重要性。初步以住宿型機構的住民為對象,提升住民口腔健康,預防衰弱及延緩失能。他強調「口腔健康的概念不是僅限於機構住民,而是要推廣至全民。讓全民都能注重口腔健康以保持身體健康」。
依住民自我照顧能力 提出不同口腔照護策略
住宿式機構住民包括身心障礙朋友、高齡長者及長期照顧者(如:護理之家、老人福利機構、長期照顧機構、身心障礙機構等),在口腔照護中「安全」是最基本首要的考量,口腔照護者在進行口腔照護工作前,必須了解住民的全身狀況,並針對住民在自我口腔照護的認知、行為和態度,找出介入的方法或給予協助。
培訓超過千位種子師資 傳遞正確觀念
為了強化第一線住宿式機構工作人員的口腔照護知能,2022年衛福部已編製「機構口腔照護工作指引」,並依據住民自我照顧能力程度的不同,分為:能自我清潔、需部分協助、需完全協助等3類,分別提出不同的口腔照護策略,並自2023年起辦理「住宿式機構口腔照護工作教育訓練計畫」,由牙全會在全臺各地舉辦種子師資培訓課程,邀請牙醫師、地方政府衛生局及住宿式機構之機構管理者、負責人或督導、護理長參加訓練,牙全會口腔衛生委員會執行長郭文傑表示,透過計畫執行已培訓超過千位的種子師資,希望種子師資能將正確的觀念與作法實踐於各個機構,教導機構的照顧服務員為住民提供正確的口腔清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