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病防治新挑戰
及早篩檢防患未然
資料提供|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文字撰寫|林怡慧
享新知
人氣(14)
近年來,性傳染病感染有年輕化趨勢,13-24歲年輕族群確診感染梅毒或淋病人數皆呈上升趨勢;而去(2024)年經由孕婦全面篩檢愛滋計畫發現的新確診愛滋病毒感染女性個案數達10人,亦為近年新高。對於育齡女性來說,性傳染病的風險不容忽視,因為不只關乎女性自身的健康,更攸關未來新生命的健康。為提升育齡女性對性傳染病的正確認知與自我保護意識,並強化女性愛滋篩檢服務管道及資源,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簡稱疾管署)自2024年10月起擴大將人工流產女性納為公費愛滋篩檢服務對象,促進潛在感染者及早診斷、及早治療,積極運用篩檢行動守護女性健康。
 
女性性傳染病感染人數增加成警訊
性傳染病防治正面臨新的挑戰,自2020年起梅毒與淋病整體感染人數呈上升趨勢,雖2024年相較2023年下降,但值得注意的是,13-24歲年輕女性感染梅毒或淋病的人數增幅仍相對明顯。疾管署提醒,部分性傳染病如梅毒、淋病在女性身上可能無明顯症狀,以致女性對於感染性病警覺度沒那麼高,若未能及時發現及治療,可能會影響女性生殖健康,甚至導致骨盆腔發炎、不孕等併發症。

真實案例進一步凸顯了風險的存在。一名女性因下腹疼痛、有異常分泌物而就醫,經檢驗確診為淋病,由於過去沒有感染病史,經醫師進一步問診後發現,其伴侶曾出現尿道不適,但卻未及時就醫,且雙方平時性行為無使用保險套的習慣,因而導致淋病交叉感染。

另外,梅毒與淋病雖屬可治癒的疾病,但感染後無法終身免疫,若持續有不安全性行為,有可能再次感染。因此,不論是否有症狀,定期篩檢與安全性行為是每位女性守護自身健康關鍵的一步。
預防母子垂直感染 孕期也要做健康管理
隨著育齡女性感染梅毒人數呈上升趨勢,懷孕女性確診通報梅毒個案數亦呈逐年上升趨勢,導致確診母子垂直感染先天性梅毒的寶寶及疑似個案較以往高出許多,情況令人憂心。國內一名兩個月大的嬰兒因持續高燒就醫,經醫師檢查發現身上出現紅疹、色素沉著及長骨骨質異常等症狀,經檢驗確診為先天性梅毒。追溯感染源發現,嬰兒的母親也確診梅毒,回溯其於懷孕第12週與32週皆曾接受例行產檢並進行梅毒檢驗,結果皆為陰性,研判可能是在懷孕後期至臨產前,因不安全性行為而感染梅毒,但未能及時檢驗與治療,導致母子垂直感染。

母子垂直感染是指女性在懷孕、分娩或哺乳期間,將病原(如愛滋病毒、梅毒螺旋體等)傳染給胎兒或新生兒的情形。有不少夫妻認為懷孕就可以無套性行為,因為不需考慮避孕,但這就給了性病見縫插針的機會,因此即使懷孕中,也應透過安全性行為(包含性行為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並搭配水性潤滑液),保護孕婦與寶寶的健康。

為降低寶寶的感染風險,女性孕期健康管理不可忽視。首先,孕婦應定期接受產前檢查並進行愛滋病毒及梅毒檢驗,包含:在妊娠第12週時接受愛滋病毒及梅毒檢驗,並在第32週時加驗一次梅毒檢驗。一旦篩檢發現異常,應立即銜接後續的確認檢驗,以及早診斷、及時提供相應的醫療照護與追蹤檢驗,降低愛滋病毒、梅毒螺旋體等病原透過胎盤或產道傳染給胎兒的風險。此外,若有不安全性行為,應定期篩檢,很重要的是,也要提醒配偶或性伴侶接受檢驗及治療,避免「乒乓感染」(即伴侶間相互傳染,導致感染反覆發生),多管齊下才能有效預防感染性傳染病。

擴大愛滋篩檢服務對象 打造女性健康防線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2024年新通報確診愛滋感染人數為1,001人,較前一年上升7%;其中女性感染人數計48人,較前一年(35人)增幅達37%。雖然女性在整體感染人數中僅占2%至5%,但大部分女性對愛滋感染風險意識不足,經疫調顯示女性個案不論是否為固定性伴侶,皆缺乏定期進行愛滋篩檢的觀念,導致延遲就醫,確診時約有4成已是愛滋病發病狀態,亟需提高女性愛滋風險意識。

此外,近年國內發生一起愛滋母子垂直感染案例,該名媽媽曾多次人工流產,在懷孕期間也未接受產檢,錯失常規篩檢機會,於急產時才發現感染愛滋病毒,亦錯失為寶寶採取預防性投藥的機會。

因此,為強化女性族群愛滋篩檢服務可近性,疾管署自2024年10月起,擴大將人工流產女性納入公費愛滋篩檢對象,醫事人員經徵詢本人同意後提供篩檢及衛教諮詢,採鼓勵方式進行篩檢。

疾管署自2005年起推動「孕婦全面篩檢愛滋病毒計畫」,提供孕婦妊娠期間愛滋篩檢服務,2024年超過13萬人次接受篩檢,篩檢率超過99.9%,有效控制母子垂直感染愛滋病毒的風險。此次將人工流產女性納入公費篩檢補助對象,是該制度的延伸與優化,促進潛在女性感染者及早發現、及早銜接治療。疾管署提醒,若女性執行人工流產時可主動表示想接受愛滋篩檢,醫事人員即可提供免費的篩檢及衛教諮詢服務,協助民眾及早掌握自身健康狀態,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善用多元篩檢服務 向下延伸及早發現守護健康
疾管署持續拓展多元且便捷的愛滋篩檢服務。愛滋自我篩檢具有自主性、方便性與隱私性等優點,讓民眾可以隨時、隨地(如:在家裡或其他隱私安心的地點)完成檢測。民眾可透過疾管署「愛滋自我篩檢網站」訂購試劑,並選擇於超商取貨,或利用自動服務機或前往合作的民間團體、衛生局(所)合作之實體服務點,取得愛滋自我篩檢試劑。完成篩檢後至計畫官方網站登錄結果(匿名),還可獲得免費試劑電子兌換券1張,可自用或轉贈伴侶使用,鼓勵更多人主動關心自身健康。

除愛滋自我篩檢外,疾管署持續推動愛滋匿名篩檢服務。民眾可至提供匿名篩檢服務的醫事機構,接受篩檢與諮詢服務;篩檢當日只需在現場等待約30分鐘即可得知初步篩檢結果,並由專業人員提供衛教諮詢服務;其中13家醫院提供一站式快速服務,針對初步篩檢結果陽性者,提供即時、專人面對面的諮詢及轉介就醫服務等,1日內便可完成確認檢驗與轉介服務。

此外,鑑於年輕人對於性傳染病問題常難以啟齒,都是透過網路搜尋相關資訊,疾管署自今(2025)年7月起,與13家一站式匿名篩檢醫院合作,提供電話專線、E-mail或LINE@等多元管道,讓民眾可以匿名方式一對一詢問個人性傳染病相關問題。同時也提供24歲(含)以下年輕族群或學生免費梅毒快速篩檢服務,提升性健康知能。

疾管署持續與相關專業醫學會合作,提供性健康友善門診服務,包括性傳染病衛教諮詢、檢驗及治療,或協助轉介相關資源,讓民眾不論性別、性傾向及性行為模式皆能安心就診,鼓勵民眾主動關心自己的健康,讓負責任的健康態度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疾管署呼籲,只要有性行為,都建議至少進行一次愛滋篩檢;若有不安全性行為,則建議每年定期檢驗;若自己或伴侶有風險行為(如感染性病、多重性伴侶、使用成癮性藥物、與人共用針具或稀釋液等)則建議每3至6個月篩檢一次。此外,為了守護自身與下一代的健康,鼓勵懷孕女性定期接受產檢及檢驗,女性朋友可主動利用多元愛滋篩檢服務資源,唯有提升對於性傳染病的正確認知與自我保護知能,透過定期篩檢,及早發現、及時銜接治療,才能守護自己、親密伴侶和下一代的健康。

了解更多
愛滋自我篩檢網頁
性傳染病匿名諮詢與篩檢
性健康友善門診查詢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204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
886-2-8590-6666
Copyright2024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