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臺灣女孩日
聚焦情感教育 發展良好人際關係
文字撰寫|林怡慧
資料提供|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看活動
人氣(48)
為響應「國際女童日」重視女孩、投資女孩的精神,臺灣在2013年將10月11日定為「臺灣女孩日」,並從身心健康維護、教育及人力投資、人身安全保障、媒體與傳統禮俗等四大面向,積極保障及促進女孩權益,今年已邁入第10年。2022臺灣女孩日特別聚焦在「人際交往」中的「情感教育」,期待透過活動,協助臺灣女孩及男孩們學習了解自己,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
 
改寫童話、體驗遊戲 學習建立正向的情感互動關係
衛福部除了積極推動各項提升女孩權益的政策,每年也會藉由「臺灣女孩日」呼籲社會各界跳脫社會刻板印象,一起營造友善女孩的社會環境。衛福部政務次長李麗芬表示,自我認同、同儕接納及親子關係轉變是青少年階段重要的發展議題,而這些發展又容易受到傳統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因此今年臺灣女孩日的活動特別聚焦在「情感教育」議題,並推出線上情境體驗遊戲《從前從前・現在現在・以後以後》,設計「冒險篇」、「解救篇」和「結伴篇」等3款遊戲,為臺灣女孩日活動揭開序幕。
10月11日臺灣女孩日當天公開播映「新世代情感世界座談會」影片。
故事背景是關於一位剛被繪本作家創造出來、尚未發展出自己故事的女孩「帕絲塔」,因渴望結交朋友,不經意穿越「從前從前」通道,展開了一場屬於自己的獨特冒險!遊戲以時下青少年喜歡的手遊為媒介,融入了心理學家薩提爾提出的「溝通類型與冰山理論」及馬歇爾的「非暴力溝通」,帶領玩家思考童話故事中不合時宜的劇情,讓玩家嘗試挑戰新的可能。社家署進一步說明,這3款遊戲適合10歲以上的兒少參加,只要按著遊戲指引和虛擬角色展開對話,就可破解關卡任務。透過線上遊戲體驗,女孩及男孩們可學習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尊重別人的想法,進而經營正向友好的情感互動關係。

透過座談會 探討自我情感覺察及人際溝通議題
社家署在10月11日臺灣女孩日當天舉辦「新世界情感世界座談會」,政務次長李麗芬、臨床心理師蘇益賢及2名兒少於座談會中進行對談,帶領觀眾深入討論遊戲背後反映的自我情感覺察與人際溝通議題。
衛福部政務次長李麗芬(圖左)與臨床心理師蘇益賢(圖右)及2名青少年夥伴,以對談方式分享經驗,
並深入討論遊戲背後反映的情感覺察與人際溝通議題。
良好的溝通技巧,除了避免造成對方的不舒服或是彼此的衝突,也能適時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座談會中2名兒少從自己的經驗出發,分享生活中曾經遭遇的衝突情境,剖析自己的溝通模式;心理師則介紹心理學家薩提爾提出的常見溝通類型,如討好型、指責型、打岔型、超理智型、一致型等,以及馬歇爾的非暴力溝通原則,並透過小遊戲區分想法和感受,利用實際案例練習,帶領大家善加應用非暴力溝通模式:「陳述客觀事實」、「具體表達感受」、「關注情緒需要」以及「誠實表達請求」等4項原則來化解生活中常見的溝通衝突。
青少年夥伴透過遊戲,瞭解人際關係經營的課題,學習尊重與表達自我感受。
李麗芬表示,不分性別,每個人都需要學習如何溝通、表達自己的情感,希望女孩及男孩們能夠透過臺灣女孩日活動和遊戲體驗,進一步思考人際溝通、情感表達,以及這些議題與性別刻板印象的關聯,並共同來打破各方面的性別刻板印象,一起營造更加平等、圓融、包容的社會環境。


延伸閱讀
2022臺灣女孩日|手機情境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