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紫絲帶獎登場
終結暴力不停歇
文字撰寫|張茗喧
資料提供|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
看活動
人氣(16)
各種形式的暴力行為,除了對被害人造成身心傷害,社會要付出的代價更難以估計,而暴力的防治,更牽涉到警政、司法、社政、醫療、教育等各專業體系工作者的投入,才能構築一張綿密的安全網。為表彰各領域專業工作者的貢獻,衛福部創辦「紫絲帶獎」,希望透過得獎者振奮人心的生命故事,激勵每一位在保護服務工作崗位上默默耕耘的專業者。
 
反暴力重要象徵 國際紫絲帶運動臺灣不缺席
紫絲帶是國際間「反暴力」精神的重要象徵,代表著「暴力零容忍」的信念。衛福部為響應國際紫絲帶運動,自2014年起創立「紫絲帶獎」,做為我國保護服務工作最高榮譽獎項,公開表揚保護服務跨領域的傑出工作者們,以經驗分享喚醒社會對於六大類保護議題的認識與關注,並鼓勵更多人投入保護行列。

今(2022)年度共有66位跨領域專業人員報名角逐,經過初選、實地訪談及決選,最終由15位傑出的專業人員獲得殊榮,涵括社政、衛生醫療、警政、檢察、教育等領域,並於9月24日舉辦頒獎典禮。衛福部部長薛瑞元特別到場向15位得獎者致上最高的敬意,並感謝其堅守崗位與付出。
本屆紫絲帶獎各領域獲獎者共同大合照。
15位得獎名單出爐 讓保護工作持續扎根、綻放光輝
本屆紫絲帶獎共有15位得獎者,有第一線保護服務社工員、致力兒少保護、性侵害被害人醫療服務之醫師、護理師、站在暴力防治前線的警政人員;將加害人繩之以法及進行輔導矯治的檢察官與觀護人,以及長期投入加害人處遇服務及再犯研究的大學教授。

每一位紫絲帶得獎者都是保護服務工作領域的佼佼者,不分職位,當中有家喻戶曉的工作者,也有默默奉獻的無名工作者,相同的是,他們各自在自己的崗位上因著熱情、信念而專注投入,發揮自己的角色職責,甚至更多;他們是撐起保護服務網絡的關鍵螺絲釘,也是社會安全網的重要守護力量。

媲美TED演說之紫絲帶講壇
為增進社會大眾對家庭暴力/性別暴力防治議題之認識,並鼓舞保護服務網絡工作人員,本屆頒獎典禮同時辦理「紫絲帶講壇」,邀請本屆5位紫絲帶得獎者,包括徐美欣醫師、唐珮玲觀護人、沈勝昂教授、謝賀先家防官、許惠雯科長,以國際知名之TED演說方式分享其從事保護服務工作的經驗與生命歷程,其延續並實踐紫絲帶獎的防暴精神與內涵。
獲獎醫師徐美欣,以「用愛療癒」於紫絲帶講壇分享在兒少保護醫療領域的經歷與感想。
當日由評審團及現場觀眾票選出臺北市政府警察局萬華分局的家防官謝賀先為本屆防暴大使。具備特勤背景的他,8年前轉任家防官,因深感保護工作意義的重要性,而主動到學校進修、參與研習,讓自己不單以警政視角看待保護業務;他是社工眼中最有溫度的「斜槓家防官」,總是盡力提供個案及案家全面的保護與協助,並在一次次案件中成功阻止家暴事件的發生與再發生,提供受暴被害人及其家屬面對、處理的勇氣與行動。
本屆防暴大使由「斜槓家防官」謝賀先擔任,上台分享自身保護服務經驗與生命歷程。
起草推動防暴三法 法官高鳳仙獲終身成就獎
除此之外,本屆也特別將「紫絲帶終身成就獎」授予已故前監察委員高鳳仙法官,感念她一生對性別暴力防治的投入與貢獻。高法官是「防暴三法」:《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家庭暴力防治法》、《性騷擾防治法》的起草人與重要推手,畢生致力於性別暴力防治工作,著力甚深。典禮當天她的先生盧政春教授上台代為領獎,特別感謝當年一起努力的學者專家及婦女團體。

因為有諸多第一線的保護服務工作者的默默付出、點亮社會各個角落,並在反暴力的道路上踽踽而行,才讓社會安全的網絡建構穩固。期盼藉由「紫絲帶獎」讓社會看見更多激勵人心的故事,將信念傳遞,成為每個需要的人生命的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