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世界自殺防治日
共築疫後健康心
文字撰寫|張茗喧
參考資料|衛生福利部心理健康司、全國自殺防治中心
看活動
人氣(17)
COVID-19疫情即將進入第3年,在這段期間,我們攜手走過焦慮、煎熬,漸漸地學習與病毒共存。但有許多人在生活中遭受挫折與打擊,同時面臨確診或被隔離的不安,身心靈都備受煎熬,這時只要身旁朋友一句溫暖的關心、一通電話,甚至一抹微笑,都有可能使他們緩解情緒。
 
珍愛生命人人有責 謹記「一問二應三轉介」
疫情帶來的心理衝擊真實存在你我身邊,全國自殺防治中心今年7月曾進行「心理健康及自殺防治認知與行為」電話調查,透過「心情溫度計」替二千多位民眾檢測疫情期間的心理健康,發現年滿15歲的受訪者中,約有44%過去一個月至少感受到一項壓力,以工作/經濟壓力以及日常生活壓力占大宗。

衛福部於2022年9月4日舉辦「2022世界自殺防治日記者會」,部長薛瑞元出席致詞表示,臺灣推動自殺防治工作多年,成立全國自殺防治中心、集結跨部會力量禁用農藥巴拉刈等,讓國內自殺死亡率自2006年起呈現下降趨勢,2010年自殺更退出國人十大死因之列,2021年標準化自殺死亡率更是近20年來的新低點,顯示各方努力下的自殺防治成效。

過去2年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民眾的心理健康已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面對的重要課題。薛部長於記者會中提到,各部會將共同努力,帶領國人度過這次疫情,更呼籲社會大眾別忘適時關心親友,發揮「一問二應三轉介」的守門人精神,共同編織更高品質的社會安全網。
不妨多關心身旁的親友吧!也許在你我身邊,有許多人早已飽受情緒困擾,卻難以向外界開口求助,若發現身旁親友經常責怪或埋怨自己,認為「我什麼都做不好」、「如果我不在了,問題就解決了」,這些很可能都是自殺警訊,這時只要適時傳達簡單且堅定的關心,都有機會接住將要墜落的生命。自殺防治、人人有責,無論我們身在何處,都能夠扮演珍愛生命的守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