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愛自己、守護所愛
愛滋匿名篩檢服務與自我篩檢服務計畫
文字撰寫|洪維珣
資料提供|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享新知
人氣(12)
為響應WHO 2030年95-95-95目標,即感染者知道自己感染症狀比率達95%、感染者有服藥比率達95%及服藥之感染者病毒量檢測不到比率達95%,其中第一個95需要透過檢驗或篩檢服務,使已感染者能獲得適當的服務;由於HIV感染後可能沒有症狀,必須透過檢驗才能診斷,進而及早銜接治療與介入,以及減少疾病傳播的風險;因此,政府提供多元化篩檢服務管道,兼顧隱私與便利的篩檢諮詢及轉介就醫等服務,並協助篩檢陽性個案轉銜、強化確診治療之連結與時效。
 
愛滋病是由愛滋病毒所引起的疾病。愛滋病毒的全稱為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簡稱HIV),是一種破壞免疫系統、使患者抵抗力降低的病毒;而愛滋病的全稱是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簡稱AIDS),指因為病患身體抵抗力降低,導致得到各種疾病的症狀;但感染HIV並不等於得到AIDS。隨著HIV治療藥物的發展,不僅能延長感染者的壽命,提升感染者的生活品質,更可以有效地減少HIV的傳播;而透過愛滋篩檢才能及早發現感染HIV,協助感染者儘速銜接治療,控制體內病毒量,以避免或延緩AIDS發病及死亡情形。認為愛滋病就是愛「死」病,或者「無藥可醫」,已是過時的觀念。

我國愛滋防治架構主要有三大面向,從「預防」到「篩檢」再到「治療」,積極串聯愛滋防治服務。

在預防層面,透過多元宣導管道進行衛教,倡導使用保險套、安全性行為,推動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Pre-exposure prophylaxis,簡稱PrEP)、藥癮愛滋減害計畫及預防母子垂直感染計畫等。

在篩檢層面,則是拓展多元化的愛滋病毒篩檢、檢驗及諮詢服務管道,提供服務場域包含醫事機構、社區外展、自我篩檢服務等;並搭配各項篩檢防治計畫,除提供一般族群篩檢服務,亦強化目標族群主動篩檢發現及早介入等服務。

在治療層面,推動診斷即刻服藥政策,並由愛滋指定醫事機構的專業人員,提供感染者醫療照護及個案管理服務,透過醫療端與公衛端持續協力合作,協助感染者穩定就醫、規律服藥及維持病毒量受控制狀態。醫學研究已證實,感染者穩定服藥使血液中測不到病毒量,可預防透過性行為傳播HIV,而治療就是最好的預防,這也就是所謂的U=U(Undetectable=Untransmissible),也是重要的預防策略。而臺灣目前95%以上服藥的感染者體內皆已達到病毒量測不到。
定期篩檢 有性行為者至少1次
順應國際愛滋防治之趨勢,愛滋篩檢不再是只有少數高風險族群才做的篩檢,鼓勵民眾透過主動篩檢以了解自身健康狀態,建議有性行為的民眾,至少進行1次篩檢;有不安全性行為的民眾,建議每年至少進行1次篩檢;如果有感染風險行為的民眾(例如:與人共用針具、多重性伴侶、合併使用成癮性藥物、感染性病者等),則建議每3至6個月進行1次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