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質地調整飲食
助長輩快樂用餐,吃得營養
文字撰寫|林怡慧、黃倩茹
受訪對象|基隆市衛生局營養師 陳昱婷、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營養師 吳明潔
臺中市政府衛生局營養師 林雅婷、嘉義市政府衛生局營養師 侯信吉
享新知
人氣(648)
我國老年人口快速成長,預估2025年全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占總人口比率高達20%,為幫助長者吃得輕鬆、吃得營養,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簡稱健康署)透過社區營養師,積極推廣「質地調整飲食」概念,讓長者不再只是看得到卻吃不下。社區營養中心同時還協助ICOPE六大指標「營養」面向評估,為高風險的年長者提供完善的營養照護服務,有利於減少或延緩衰弱失能的發生。
 
推廣質地調整飲食 讓長者都能享受進食
對年長者而言,因咀嚼功能退化、飲食習慣改變或多重用藥等原因,出現「食不下嚥」、「食物太硬咬不下去」等飲食上的問題,光是「吃不下」就會造成長者飲食不均衡、營養攝取不足的現象,嚴重者會導致肌少症、身體衰弱等情形。為了照顧年長者的營養與身體健康,健康署參考國際作法,將飲食質地分為「容易咬軟質食」、「牙齦碎軟質食」、「舌頭壓碎軟食」、「不需咬細泥食」、「均質化糊狀食」、「中濃稠流動食」、「低濃稠流動食」與「微濃稠流動食」等類型,並根據我國的飲食習慣和在地食材發展高齡營養飲食質地衛教手冊。

「容易咬軟質食」和「牙齦碎軟質食」兩種類型的質地飲食,適合牙口咀嚼能力較差,但其他功能仍維持正常的年長者;而有吞嚥困難的年長者,可依據對象可吞嚥的程度,製作「均質化糊狀食」、「中濃稠流動食」、「低濃稠流動食」、「微濃稠流動食」等不同濃稠度的飲食。臺中市社區營養推廣中心從在地營養認知開放式問卷發現,牙口、乳糖不耐、胃口及餐食準備等問題,是社區長者對特定食物攝取造成障礙的主因,因此在輔導社區共餐據點及餐飲業者過程中,加入食物質地調整觀念及檢測食物質地的技巧,以提升長者之攝取量及營養狀況。

提供營養教育及諮詢服務 全面照顧社區民眾健康
在社區中導入營養服務是建構健康促進工作的基石,社區營養推廣中心自2018年推動至今,已在全國各縣市成立64處,針對65歲(原民55歲)以上健康、亞健康長者辦理營養教育課程,輔導社區共餐據點及餐飲業者提供高齡友善餐食,並培育社區營養照護人員、提供民眾營養諮詢門診及營養風險篩檢等服務。

各地方政府衛生局積極擴增服務據點以服務更多社區民眾,如於衛生所門診時段增設營養諮詢服務,有需求的民眾能夠得到營養師一對一的專業服務與追蹤,並透過營養風險篩檢量表評估是否有營養不良的狀況,並給予個人化營養建議與計畫,提供社區民眾有計畫且全面性的營養照護。

為協助偏遠地區或行動不便的長者們進行營養教育及諮詢服務,也透過社區定點巡迴諮詢方式進行,如基隆市社區營養推廣中心營養師陳昱婷表示,基隆市的面積雖不算大,但有95%都是丘陵地,對長者來說,前往社區營養推廣中心的交通難度很高,她分享某次到社區進行營養篩檢服務,有位眼盲的婆婆前來諮詢,細聊後才知道婆婆因為視覺障礙平時不方便去醫院,也沒有機會接觸到營養師,此次得知營養師前來山裡社區,特別趕來參加,想了解自己的營養狀況,讓陳昱婷深刻感受到營養服務深入社區的必要性。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204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
886-2-8590-6666
Copyright2024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