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遊於中藥成分資料庫
吳永昌擺渡科學化、現代化潮流
文字撰寫|賴品瑀
受訪對象|中國醫藥大學藥學院製藥碩士學位學程講座教授 吳永昌
繪人文
人氣(16)
第二屆玉階獎卓越貢獻獎得主,中國醫藥大學藥學院製藥碩士學位學程講座教授吳永昌,在中醫藥科學化、現代化潮流中貢獻所長,不僅發表過無數學術文獻與著作,更在SARS、H1N1流感與COVID-19等疫情流行期間積極參與新藥開發,持續投入於研究之中。
 
推動中藥GMP認證 整頓市場風氣
吳永昌回顧在1990年中藥GMP認證剛推動的年代,當時全臺灣共有300多家中藥廠,惟品質良莠不齊,有些中藥廠甚至在廚房擺個大鐵鍋熬煮中藥就直接生產了,不僅品質效果存疑,甚至用藥安全也不受保障。

醫師的醫術再高明,仍需搭配品質穩定的藥物才能得到療效。吳永昌回憶,產官學界一致認為必須比照西藥廠的GMP制度,以落實中藥的科學化。因此,政府單位與中藥產業界共識推動認證制度以確保品質安全,由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即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前身)訂出規範並實地到全臺每一家中藥廠進行查廠,以確保藥物品質穩定及療效,也因此帶動中藥的科學化、現代化風潮,以師徒或家業傳承的中藥商,需通過中醫藥專業課程訓練與認證考核,確保藥商對中藥材具基本認知。歷經多年改革,目前GMP藥廠約有80家,相關藥廠皆在這波改革後茁壯,之後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清冠一號、二號的生產也皆有其參與。當時在高雄醫學大學擔任教授並兼任天然藥物研究所所長的吳永昌,也參與這一波中藥科學化改革。
吳永昌教授多年投入天然成分研究,為中醫藥界貢獻良多,榮獲第二屆玉階獎特殊貢獻獎。
天然物成分研究起頭 奠基《臺灣中藥典》
「從天然物裡找到有生物活性、藥效的成分或解開它有毒的化合物,能對人類很有幫助。」吳永昌在高雄醫學大學攻讀碩、博士時,恩師是臺灣研究本土天然物成分領域的開山祖師盧盛德教授。當時他才剛入門,對天然物成分研究這塊領域還有些懵懂,在盧教授指導下展開本土番荔枝(釋迦)科植物化學成分的研究,隨後陸續在日本、美國做完博士後研究,之後回到高雄醫學大學任教展開學術研究工作,於釋迦種子中找到頗具抗癌功效的化合物「Annonaceous Acetogenins」,當時在整個實驗室集中火力的積極鑽研下,一舉成為全球該類抗癌天然藥物化學領域的四大實驗室之一。

吳永昌研究天然物成分的歷程與臺灣中醫藥科學化的腳步非常相合,不只是機運使然,更是心血投入的結果。他回顧1991年創立天然藥物研究所時,展開了指標成分的分析研究,根據傳統中醫學中的「道地藥材說」這項理論:「同一種藥物在不同地區、季節、藥用部位,所採藥效均會有所不同」,這些理論都在後續分析研究中得到印證。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204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
886-2-8590-6666
Copyright2024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