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蛋」做法大揭秘
安心食用掌握4原則
文字撰寫|張茗暄
資料提供|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樂分享
人氣(24)
   
皮蛋是廣受臺灣民眾喜愛的蛋類食品,不論做成涼拌、煮粥甚至大火快炒,都是令老饕們垂涎三尺的佳餚。然而多年來坊間充斥許多關於皮蛋的謠言,例如製作時需泡馬尿、有重金屬殘留等等,民眾究竟該如何挑選與保存,才能吃得安心呢?
 

以鴨蛋或雞蛋製作而成的「皮蛋」,屬於加工食品的一種,其製作原理是透過在蛋殼外包覆一層鹼性物質,隨著鹼性物質一點一滴滲入蛋中,不僅能使蛋白凝固,質地也會轉變為富有彈性、QQ的口感。

 

傳統製法是在鮮蛋的外殼裹上由生石灰、草木灰、蘇打等鹼性物質所調成的泥狀物,慢慢密封熟成。隨著食品技術發展,如今的皮蛋已改為浸泡在氫氧化鈉溶液中等待熟成,由於在熟成的過成中,溫度、酸鹼度是影響皮蛋能否成功製作的關鍵因素,因此部分食品業者會額外添加硫酸銅等物質來緩衝酸鹼值,防止已凝固的皮蛋因為酸鹼值變化而液化,進而提升皮蛋製成率。

 

食藥署嚴格把關 民眾安心選購

為確保民眾食品安全,衛福部訂有「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要求蛋類中的重金屬鉛不得超過0.3 ppm、銅不得超過5 ppm。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簡稱食藥署)也會定期抽驗、稽查市面上的產品,為食品品質把關。

 

坊間還流傳「皮蛋的松花紋」是重金屬殘留所導致,這也是錯誤的迷思!松花紋是皮蛋在熟成期間,部分蛋白質被分解成胺基酸,胺基酸又和其他添加物質結合生成胺基酸鹽,最終以幾何結晶狀態呈現,和重金屬殘留多寡無關,民眾毋須擔憂。

 

消費者應該如何挑選呢?不妨遵循食藥署提出的安心食用4原則:

  • 切勿購買來路不明的產品,可選擇取得「台灣優良農產品標章」(CAS)標章之產品。
  • 挑選有完整包裝、標示清楚、外殼無破損的產品。
  • 買回家後務必保存在常溫、通風、陰暗的場所,並儘早食用完畢。
  • 食用時最好搭配其他食材一起食用以防食用過量,更能兼顧營養均衡與健康美味。

 

了解更多

食藥闢謠專區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204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
886-2-8590-6666
Copyright2024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