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全人化的口腔醫療照護
特殊需求者牙科醫療服務
文字撰寫|黃倩茹
受訪對象|三軍總醫院齒顎矯正科暨兒童牙科科主任 李忠興
     中山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牙醫學系主任 余權航
話焦點
人氣(56)
為優化特殊需求者牙科醫療服務,衛福部持續推動「特殊需求者牙科醫療服務獎勵計畫」,鼓勵全國各地醫院開設「特殊需求者牙科醫療門診」,針對每一位特殊需求者的個人需求,提供全人化的口腔醫療照護服務。
 
患有失智症的陳伯伯,被家人用輪椅推著來到醫院的「特殊需求者牙科醫療門診」,陳伯伯曾經在一般牙科就醫,但因失智無法配合牙醫師的指令與治療,因此轉介到特殊需求者牙科醫療門診。在特殊需求者口腔醫學科專科醫師的診治下,建議陳伯伯以靜脈鎮靜執行口腔治療,並對照護者進行口腔衛生教育,以維護良好的口腔健康。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基礎
所謂「特殊需求者」,指的是受先天或後天因素影響,導致身體、心理、社會行為上需要特別協助或照護的對象,包含肢體障礙、腦性麻痺、植物人、智能障礙、自閉症、染色體異常、精神障礙、失智症、多重障礙、發展遲緩兒童及失能老人等族群,他們在接受牙科診療時因需要輔助之硬體與軟體設備,且看診過程比較困難,一般牙科往往難以處理。
特殊需求者在看診時,常會需要輔具協助,如可固定病人身體的治療椅,可避免病人身體滑落。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幸福以及生活品質的關鍵指標」,另外依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第25條,身心障礙者有權享有可達到之最高健康標準,不因身心障礙而受到歧視。為建置特殊需求者牙科醫療服務,衛福部自2005年起,試辦「身心障礙牙科醫療服務網絡模式」,並於2014年轉型並擴大辦理「身心障礙特殊需求者口腔健康品質提升計畫」,2021年獎勵全臺灣31家醫院辦理特殊需求者牙科醫療服務,服務人次由2005年的706人次成長到2021年的26,687人次。並於今(2024)年擴大服務對象,包含身心障礙者、發展遲緩兒童、失智及失能老人、罹患全身系統性疾病者。

解決特殊需求者牙科就診的困難
中山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牙醫學系主任余權航說,特殊需求者在一般牙醫門診常面臨不同問題,例如:年長的失智症病人,無法配合牙醫師的指令;中風、腦性麻痺的病人,受限於身體因素,很難坐在治療椅上;因肌少症或肌肉無力,無法長時間張口。另外,全身健康狀況較為複雜的病人,例如:有藥物過敏、凝血功能問題、心血管問題、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在口腔治療上就需要特別謹慎。

在口腔清潔上,特殊需求者也因個人的清潔能力有限,多仰賴家人或照顧者的照顧,若照顧者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很難協助特殊需求者做到徹底的清潔,進而增加罹患口腔疾病的風險。舉例來說,肢體障礙、肌少症及肌肉無力的病人,因受限於肢體,在口腔清潔時,無法有效使用牙刷、牙線等清潔工具,經常需要他人的輔助,或是需要使用改良過的清潔工具。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204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
886-2-8590-6666
Copyright2024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