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屬是在環境中無所不在的化學物質,農業使用的肥料、農藥等化學物質,部分成分含有重金屬,過度使用會殘留在農作物及自然環境中,此外,城市工業化及其他人類活動的污染,也會讓重金屬直接或間接流入水源,透過食物鏈進入人體。
重金屬無所不在 易透過食物鏈進入人體
由食物引起的重金屬危害通常以慢性中毒為主,當重金屬經食物進入人體,會被吸收、利用並累積在體內,長期攝取過量重金屬會對人類器官與功能帶來損害。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曾針對影響全球健康狀況的化學物質進行過研究,並發表了十種需要各國政府公共衛生部門特別關注,容易引起危害的化學物質,其中重金屬占了四項,包括:砷(Arsenic)、
鎘(Cadmium)、鉛(Lead)、汞(Mercury)。這四種重金屬較容易從自然環境污染中進入食物鏈,且影響的食物種類廣泛,長期食用會對健康構成危害。
目前已知,「砷」濃度超標會導致噁心、嘔吐,血球減少、心血管與周邊血管病變;「鎘」的毒性會損害腎臟及骨頭;而長期接觸「鉛」、體內鉛含量超標時,除了影響神經系統運作外,對所有器官都有不好的影響;若「汞」超標會影響人體的神經、消化、免疫系統運作,可能對大腦、腎臟等器官帶來永久的傷害。
在衛福部發布的「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中,除了將上述四種重金屬列入規範外,同時也將「錫(Tin)」、「銅(Copper)」、「銻(Antimony)」三種重金屬列入食品中重金屬之衛生規範,強化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