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人數增加且年齡下降 創傷難抹滅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兒少性剝削受害類型目前以涉及拍攝、製造兒少性交、猥褻行為等內容的性影像為最大宗,並占全年度通報案件8成6的比例,其中7成以上的犯罪途徑為通訊軟體、社群軟體、各類網路平臺等。更讓人注意的警訊是,兒少性剝削案件從2019年1,213件、2022年2,282件飆升至去(2023)年的3,354件,受害者人數年年增加,其中未滿12歲之受害者約占1成比例。
目前的兒童少年是一出生就在網路環境下生活、交友、娛樂的「網路原生世代」,對於網路人際關係的定義與上一個世代大不相同,再者,社群媒體流行以挑戰尺度、自拍博取關注的文化也營造了受害破口。
加害人往往在社群、交友軟體、連線遊戲等平臺接觸兒少,利用兒少對性的好奇,以戀愛交友為藉口,要求兒少提供性影像,或偷拍、側錄「裸聊」等性愛視訊畫面;或以遊戲點數、偶像演唱會等物質為誘餌,和兒少交換性影像;甚至利用兒少對模特兒、網紅工作的嚮往,以試鏡為由取得性影像。
只要加害人取得第一份性影像,即可以此開始勒索,包含金錢詐騙及索取更多性影像,或將兒少性影像上傳至祕密社群或網站進行重製、買賣等,這些性影像不只可能傳播到受害者家人、親友、同學等人際圈,更可能長年持續在網路上流傳,對被害者而言根本是一場不會結束的惡夢;更有部分受害者因影像被暴露身分資訊,以至於被跟蹤、騷擾甚至霸凌,留下諸多難以抹滅的心理創傷。
此外,全球陸續發生運用「生成深度偽造」技術製造的色情圖像和影片事件,受害者範圍還在不斷擴大,美國國家兒童失蹤與受虐兒童援助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Missing & Exploited Children, NCMEC)發言人表示,2023年已有4,700件兒少性剝削圖像及影音,衝擊受害兒少及其家庭,已然成為必須關注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