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英社區每年都會在社區角落新增防暴意象與標語,由協會幹部與志工腦力激盪出意象主題,例如龍安街角公園的大小雞群,即是眾人一起親手用紙漿雕塑而來,進業公園還有一對松鼠,大家更絞盡腦汁地討論要放什麼防暴標語,例如「無暴社區、龍總平安」,巧妙地將所在路名納入,讓經過的人會心一笑,也把防暴理念潛移默化入心底。東英社區更積極組隊參加各項防暴活動,並自行舉辦繪畫競賽鼓勵社區青少兒幼參加,同時將優勝者的作品製作書籤等小物表達鼓勵與祝福。這些將防暴融入日常的行動及豐碩成果讓臺中市政府社會局鼓勵其直接挑戰2朵紫絲帶社區認證,並因東英社區防暴工作紮實多元且接地氣,充分展現社區能量與特色而通過認證。廖萬池指出,臺中東區的多數社區「都是東英社區的小雞」,在東英社區的帶動下,這些小雞社區的幹部與志工也陸續參與防暴宣講師/人員的訓練,臺中市政府社會局更邀請他們跨行政區協助其他社區參與防暴工作,發揮母雞帶小雞的功能,把社區初級預防工作的能量激發起來。
發揮在地力量 落實暴力零容忍
嘉義市精忠社區與臺中市東英社區的例子顯示,參與防暴行動的社區,除了積極面對社區內既有存在的暴力現象與脆弱因子,並願意進行改變,同時在過程中不斷深化各項防暴行動,及與在地網絡資源的互相結合。
楊文俊認為,由在地資源串聯的社區防護網,才能實質建構起社區防護力量,因此應該持續舉辦教育訓練及合作會議,並應廣邀公部門承辦人員、專家學者、社區防暴宣講師及民間單位等都進入計畫,培力社區幹部與志工,才能針對社區狀況找出具體有效的解方。讓社區與在地網絡各單位建立聯繫機制,和社會企業、商店結盟,未來若有通報、諮詢、求助、連結資源等需求時,能更即時找到有利資訊及協助。
廖萬池同樣重視防暴行動與在地資源的連結,建議應在每個行政區培力的在地防暴社區與人員,增加紫絲帶認證社區的涵蓋率並鼓勵每個社區做出數於自己的在地特色,帶動街坊鄰居一起成為防暴守門人,聯手消弭暴力。楊文俊及廖萬池都期待能有更多社區加入,大家一起以更積極與正面的態度面對防暴工作,實踐暴力零容忍的目標與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