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愛茁壯
陳郁錚為弱勢寶寶撐起希望
受訪對象|財團法人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附設台南嬰兒之家組長 陳郁錚
文字撰寫|李靜
繪人文
人氣(13)
「我們吃的是貧民米,但要用這份心照顧無依無靠的孩子。」阿嬤的一句叮嚀,成為陳郁錚10多年來堅守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附設台南嬰兒之家(簡稱善牧之家),無悔照顧上百名弱勢寶寶的信念與動力。
 
臨別前的一張合照 促成手足異鄉團聚
「在這裡,你做的每件事、每一個微小的舉動,都可能改變孩子的一生。」陳郁錚語氣堅定地說。多年前,一對兄妹先後被送至善牧之家,就在哥哥即將被美國家庭收養、準備離開的那天,陳郁錚抱著剛出生不久的妹妹衝到大門,向那位美國爸爸說:「這是他的親生妹妹,我想幫他們拍一張合照。因為,這也許是他們此生最後一次見面。」即便事隔多年,她憶及當時情境仍紅了眼眶。

出乎意料的是,那位美國爸爸聽完陳郁錚一席話,努力用生澀的中文說出:「哥哥、妹妹不能分開。」1年後,他信守承諾,回到臺灣收養了妹妹。陳郁錚坦言,國外家庭要收養臺灣孩子本就不易,若要同時收養一對手足,簡直堪稱不可能的任務,但那位爸爸將這份承諾深藏心中,歷經努力、繁複程序與等待,總算讓這對兄妹得以團聚。後來,兄妹倆也曾和養父一同到善牧「回娘家」,陳郁錚笑說:「當年襁褓中的嬰兒,如今已經快要和我一樣高了呢!」對她而言,每個孩子的樣貌、氣味與哭聲都是一輩子的記憶。

不只照顧 善牧團隊陪孩子迎向新生
「等待收養」是善牧之家多數孩子最終的歸途。然而,突然要離開熟悉的環境,與陌生家庭展開新生活,是一項巨大的挑戰與壓力,為了減輕這段過渡時期帶來的焦慮,善牧團隊會細心紀錄孩子的成長歷程,留下成長影片與生活手札,協助新家庭認識孩子的脾氣與習慣,並和社工一起教導收養家庭基本照護技巧,為孩子的「新生活」奠定基礎。

「我們不只照顧孩子,更要陪他們迎接新生。」從確認收養家庭到完成交接,往往得耗時半年以上。在這段期間,國外家庭會寄來一本圖文並茂的手冊,內容包括全家福、居家環境、寵物照片等,照顧團隊會將這些照片貼在孩子看得到的地方,讓他們慢慢熟悉養「新家」的樣貌,也學習與未來的爸媽道「晚安」。

面對困境堅不放棄 翻轉弱勢孩童人生
看到孩子們一天天成長、進步帶來的喜悅,是陳郁錚堅持走下去的最大動力,但她坦言,這份工作因為需要長期輪班讓她與先生聚少離多,幾度萌生離職念頭,「神奇的是,每當我下定決心告訴先生『我不想做了』,那幾天總會有朋友主動聯繫我,表示想捐錢給機構,讓我一次又一次地留下來。」

此次獲頒2024年度「績優兒童及少年安置及教養機構及專業人員」的殊榮,對陳郁錚而言,不只是個人努力的肯定,更象徵著她長年堅守第一線、真心奉獻的價值,她深信:「我要用我的人生,證明一個人即使從困境中成長,只要有人願意給機會,就能走出來;而我,也要成為那個給予機會的人。」

了解更多
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附設台南嬰兒之家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204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
886-2-8590-6666
Copyright2024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