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愛茁壯
陳郁錚為弱勢寶寶撐起希望
受訪對象|財團法人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附設台南嬰兒之家組長 陳郁錚
文字撰寫|李靜
繪人文
人氣(13)
「我們吃的是貧民米,但要用這份心照顧無依無靠的孩子。」阿嬤的一句叮嚀,成為陳郁錚10多年來堅守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附設台南嬰兒之家(簡稱善牧之家),無悔照顧上百名弱勢寶寶的信念與動力。
 
「孩子沒地方去的時候,問善牧就對了。」善牧之家是弱勢嬰孩的避風港,而財團法人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附設台南嬰兒之家組長陳郁錚正是這座港口最堅定的守護者。善牧之家集月子中心、托嬰中心與幼兒園的工作於一身,不僅要24小時輪班當孩子們的媽媽,更要協助孩子復健、尋覓未來出路、確保他們安全長大。
善牧中心照顧的都是背景複雜、無處可去的寶寶,照顧他們不僅需要專業知識,更需要愛心與耐心。
童年苦難種下助人種子 她用專業回饋社會
陳郁錚出身於隔代教養的家庭,9歲起和阿嬤一同照顧4名弟妹,他們家住在豬舍旁,洗澡得燒柴煮水,家境清寒帶來的艱辛,遠超出一般人所能想像;所幸自幼便有許多社會善心人士伸出援手,讓陳郁錚在黑暗中看見微光,協助她走過成長路上那些最陰鬱的日子。這份深植心中的記憶,也讓她暗自決心將感恩化為行動,期盼成為「別人生命中的那道光」。

在大學就讀幼保系期間,她便已將照顧0到2歲嬰幼兒確立為終身志業。一次偶然的機緣,她得知善牧之家的工作內容,心中便默默將這裡視為目標,努力打工兼差,自費學習嬰兒按摩等課程,只為確保自己能以最專業的姿態,守護這些脆弱的孩子。

十年如一日 守護孩子走過傷痛
正因理解痛苦,所以更願意溫柔以待。過去10年間,陳郁錚照顧過的孩子超過百位,其中多數都有情緒障礙問題。她說,這些孩子「就像一隻隻受傷的小動物」,必須慢慢培養感情與信任感。她回憶曾照顧一名2歲多的女孩真真,剛來到善牧之家時,認知互動程度僅相當於6個月大的嬰兒。團隊為真真擬定復健計畫,天天陪她練走路、學說話。歷經2年努力,真真終於能放手站立,也迎來屬於她的收養家庭。

為了讀懂孩子的需求,陳郁錚持續進修專業課程,從口腔肌肉訓練到寶寶手語、繪本等遊戲互動,都是為了讓孩子多一點表達的可能。看著原本封閉的孩子一點一點敞開心房,癱坐的孩子慢慢學會扶牆行走,獲得的喜悅與感動早已超越辛勞,「那一刻,彷彿逐漸治癒了小時候那個顛沛流離的自己」。

臨別前的一張合照 促成手足異鄉團聚
「在這裡,你做的每件事、每一個微小的舉動,都可能改變孩子的一生。」陳郁錚語氣堅定地說。多年前,一對兄妹先後被送至善牧之家,就在哥哥即將被美國家庭收養、準備離開的那天,陳郁錚抱著剛出生不久的妹妹衝到大門,向那位美國爸爸說:「這是他的親生妹妹,我想幫他們拍一張合照。因為,這也許是他們此生最後一次見面。」即便事隔多年,她憶及當時情境仍紅了眼眶。

出乎意料的是,那位美國爸爸聽完陳郁錚一席話,努力用生澀的中文說出:「哥哥、妹妹不能分開。」1年後,他信守承諾,回到臺灣收養了妹妹。陳郁錚坦言,國外家庭要收養臺灣孩子本就不易,若要同時收養一對手足,簡直堪稱不可能的任務,但那位爸爸將這份承諾深藏心中,歷經努力、繁複程序與等待,總算讓這對兄妹得以團聚。後來,兄妹倆也曾和養父一同到善牧「回娘家」,陳郁錚笑說:「當年襁褓中的嬰兒,如今已經快要和我一樣高了呢!」對她而言,每個孩子的樣貌、氣味與哭聲都是一輩子的記憶。

不只照顧 善牧團隊陪孩子迎向新生
「等待收養」是善牧之家多數孩子最終的歸途。然而,突然要離開熟悉的環境,與陌生家庭展開新生活,是一項巨大的挑戰與壓力,為了減輕這段過渡時期帶來的焦慮,善牧團隊會細心紀錄孩子的成長歷程,留下成長影片與生活手札,協助新家庭認識孩子的脾氣與習慣,並和社工一起教導收養家庭基本照護技巧,為孩子的「新生活」奠定基礎。

「我們不只照顧孩子,更要陪他們迎接新生。」從確認收養家庭到完成交接,往往得耗時半年以上。在這段期間,國外家庭會寄來一本圖文並茂的手冊,內容包括全家福、居家環境、寵物照片等,照顧團隊會將這些照片貼在孩子看得到的地方,讓他們慢慢熟悉養「新家」的樣貌,也學習與未來的爸媽道「晚安」。

面對困境堅不放棄 翻轉弱勢孩童人生
看到孩子們一天天成長、進步帶來的喜悅,是陳郁錚堅持走下去的最大動力,但她坦言,這份工作因為需要長期輪班讓她與先生聚少離多,幾度萌生離職念頭,「神奇的是,每當我下定決心告訴先生『我不想做了』,那幾天總會有朋友主動聯繫我,表示想捐錢給機構,讓我一次又一次地留下來。」

此次獲頒2024年度「績優兒童及少年安置及教養機構及專業人員」的殊榮,對陳郁錚而言,不只是個人努力的肯定,更象徵著她長年堅守第一線、真心奉獻的價值,她深信:「我要用我的人生,證明一個人即使從困境中成長,只要有人願意給機會,就能走出來;而我,也要成為那個給予機會的人。」

了解更多
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附設台南嬰兒之家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204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
886-2-8590-6666
Copyright2024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