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部平權」倡議行動代言人郭采瑀勇敢分享自己曾遭遇的痛苦,她呼籲大眾接受、尊重彼此差異,不歧視、但也不必過度保護,更鼓勵傷友找出自己的主體性。不需要過於努力證明自己,也能自在處世,這才是平等的精髓所在。
回首20年前,因家中精油使用意外,郭采瑀顏面與四肢遭受灼傷,除臉上有明顯疤痕,喉嚨的受損也影響說話表達的功能,甚至因沾黏而幾度危及生命,必須持續動手術,至今已40多次。
「臺灣人實在太重視硬體思維了,大家總愛聳動地說帥哥美女慘遭毀容。」郭采瑀感嘆成長過程裡承受過外界的眼光,要社會打從心底接受「不一樣也沒關係」的觀念還是很不容易。直到藝人Selina在2010年拍戲時發生燒燙傷意外,大眾的不捨與本人的勇於分享,才更有力的提醒臺灣社會如何給予顏面損傷者有禮貌的對待。
「三不三要」相處守則 共存尊重友善社會
陽光基金會提出「三不三要」守則,提醒社會大眾與顏面損傷者相處的原則,「不要盯著看」、「不要問敏感問題」、「不要給建議」,以及「要有平常心」、「要有同理心」、「要有愛心與耐心」。郭采瑀直言「其實這也就是禮貌吧?」是每個人都應該如此相處,不需要有什麼不一樣,核心價值就是不要將顏面損傷者朋友當做是「特別的」。
「其實就跟性騷擾的感覺類似,對方盯著你打量、他的眼光上下不停掃射著,你一定會有很不舒服的感覺。」郭采瑀建議大家自己回想這種感受,那樣的視線彷彿把對方當成物品般審視著,顯然跟正常對話之間,互相看著對方的臉交流表情是完全不同的情境。
她更提醒,如果和顏面損傷者彼此還不熟悉,請不要貿然問對方是怎麼受傷的、也不用一股腦提供秘方。「燒燙傷者沒有一個是天生的」,郭采瑀說,什麼時候受傷、現在身心的狀態如何,外人實在無法得知,你永遠不知道你的隨口提問,是否會將他帶回受傷時的痛苦之中;對於傷痕,他們是全天下最希望自己能復原的人,早就疲於尋求治療、也做了無數嘗試。因此,應該等較為熟悉後,先確定對方願不願意講或想不想聽再說。
迎戰外貌焦慮 先問喜歡自己嗎?
「顏值」兩字透露現代人的「外貌焦慮」,並非只有顏面損傷者會為此憂慮,不少人也曾與郭采瑀討論對自身面容、身材帶來的大小煩惱。她認為,人們在社群網路上觀看彼此,互相羨慕「別人看起來很好」。
然而外貌只是表面議題,深層的問題終究是「你喜歡自己嗎?」,郭采瑀說,追求美麗或是「自己想要的樣子」是人之常情,她自身也會趁著每次手術,順便做一些美容的手術,也會依靠化妝改善自己的顏面損傷。
郭采瑀並不諱言仍會希望自己能更漂亮,但最重要的是盡己所能之後,應該是「我喜歡努力的自己」,如果只是盲目跟隨主流、追逐推陳出新的流行美感,就很難真正喜歡自己,「我希望大家能更有靈魂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