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半世紀
邱汝娜甜美如果的社工人生
文字撰寫|賴品瑀
受訪對象|前內政部社會司司長 邱汝娜
繪人文
人氣(25)
「我內心平安,已不需任何獎賞。」創立百香果創齡會的邱汝娜,是今(2022)年社會工作專業人員表揚特殊貢獻獎得主。自1971年大學畢業至今,超過半世紀投入社會工作,從民間出發、進入公部門、學術界,再回民間,做過直接服務、社會福利、社會政策及教學。她的生涯進退之間見證並推動著社會,當年政策到現在仍持續影響社會。
 
「圓滿」、「平安」是邱汝娜的心情,對她而言,社會工作就是讓人們在生命起落中,盡量維持著健康、快樂、平安的狀態。「我看不到你們,但上帝看著。」當「基督教兒童福利基金會(Christian Children's Fund)」分派她至偏鄉服務那刻,高甘霖牧師如此叮囑,而這個初心一直在邱汝娜內心深處,陪伴人們找出的生命價值與意義。

增列專業服務費 建立社工專業形象
回顧起社工團隊的力量如何茁壯,邱汝娜在省政府社會處期間,辦理社工員建制案,在全臺廣設約500名社工,自1979 年推行至今,已有上萬名社工員投入服務,可說是開花結果。

2003年內政部針對社福單位在補助款增列「專業服務費」一項,當時擔任社會司司長的邱汝娜回憶,有民間機構負責人私下向她坦承自己做假帳,是因為本來制度設計只補助了業務費,人事費卻不能得到政府的奧援,然而任何計畫要落實,社工員在第一線付出至關重要,情非得已之下,只好為了這筆人事費用各顯神通。這並非個案,且陳窠已久,理解狀況後,邱汝娜與同仁絞盡腦汁,最後以「專業服務費」的設計打破僵局。

這項補助款的設置,不只讓各機構在聘任社工上享有政府補助,可以更安心的運作,更加強社會對社工觀感有如律師、心理師一般的專業形象。邱汝娜更提到,當時在專業服務費的資格認定,有限制「社工系」畢業為門檻,因此後續也鼓勵相關社會福利學系紛紛易名,一同朝向更專業的形象邁進。

「我在書上看到,未來AI技術將取代許多工作,但與人接觸、助人的社工是永遠不會被取代的!」邱汝娜鼓勵道,她直言,社工師是一個永遠不會被淘汰、具有意義的工作。儘管社工目前待遇相較過去有所改善,卻仍有過勞問題,邱汝娜認為,減少為了公益形象而舉辦短期活動,讓社工師的工作回歸幫助人的本質,才是解決的辦法。

「隔離慰問金」安定防疫人心 社工團體協助大力馳援
近年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衛福部依「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隔離及檢疫期間防疫補償辦法」,針對受隔離或檢疫及照顧者,經衛生主管機關認定未違反隔離或檢疫相關規定,且未支領薪資或其他法令規定性質相同之補助者,每人按日發給「防疫補償金」新臺幣1,000元。這次COVID-19疫情與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以下簡稱SARS)疫情相比較,增加了照顧者的補償,此補償制度的首創者正為當年SARS疫情時擔任內政部社會司長的邱汝娜。當時SARS染疫者離家即被重罰,然而遭到隔離便無法工作,恐對家庭經濟造成打擊,邱汝娜臨危授命,推出「隔離慰問金」穩定人心,如在隔離期間未違反相關規定,每人每日可以獲得500元的補償,以5,000元為上限,當時約有15萬人受惠。

再次面臨疫情考驗,臺灣迎戰未知變化,邱汝娜認為,這次是全球共同面對、資訊流通、防疫物資互相支援,讓臺灣不若當年孤軍奮戰;且有成熟的社工制度從旁協助,進行教育宣導,提醒全民做好準備,也是與當年不同之處。
2022 年全國社會工作專業人員表揚典禮,賴副總統頒發特殊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