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半世紀
邱汝娜甜美如果的社工人生
文字撰寫|賴品瑀
受訪對象|前內政部社會司司長 邱汝娜
繪人文
人氣(25)
「我內心平安,已不需任何獎賞。」創立百香果創齡會的邱汝娜,是今(2022)年社會工作專業人員表揚特殊貢獻獎得主。自1971年大學畢業至今,超過半世紀投入社會工作,從民間出發、進入公部門、學術界,再回民間,做過直接服務、社會福利、社會政策及教學。她的生涯進退之間見證並推動著社會,當年政策到現在仍持續影響社會。
 
由立足點平等 原民教育、就業政策以公平正義出發
1996 年底,邱汝娜進入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簡稱原民會)。在6年的服務生涯中,她看見原住民所面臨公平正義的問題,因此推行政策目的在追求立足點平等,其中聚焦在教育與就業, 包括推動《原住民族教育法》、《原住民族工作權保障法》、推出原鄉獨居老人照顧服務、設立「原住民家庭服務中心」及「原住民就業服務員」。

這些政策除了試圖打破學歷低、失業率高與健康、家庭教養問題之間惡性循環,各領域的社工嘗試合作,聯手接起原住民偏鄉高風險者,也成為目前社工互相整合成聯合服務計畫的雛形。

皮皺心甜 創百香果創齡協會共赴健康老化
從30年公職生涯優雅轉身後,邱汝娜首先投入教學6年,2013年更創建「百香果創齡協會」,投入高齡者的社會服務。「我服務老人,我自己也是老人。」邱汝娜坦然笑稱。「我們就像百香果,雖然皮皺了,但內心還是那麼的甜!」

邱汝娜目前最為關心的是年老者的憂鬱問題,希望他們能學習「放下」,坦然接受老化與失去親友的悲傷。因此協會定期舉辦各種表演、共餐派對等活動,參與者莫不費心打扮、推出拿手菜共襄盛舉,一起度過充滿歡笑與自信的時光。

這份關懷,奠基於邱汝娜過往在社工政策上的付出,也跟隨著社會一起進化。回顧1982年在屏東縣府擔任社會科長時創設長青學苑,與任職臺北縣社會局長時設立五股老人公寓、三重醫院內設立養護機構等政績,邱汝娜表示,當年重視的是健康照顧和老人教育,希望老人積極外出與人互動,為家庭汲營半生後,也該活出自我。一切設施皆專為老人實際需求而設計,「新北市五股老人公寓」正是這些理念的落實所在。這個新北市首座的老人公寓,不只要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居住環境與支持性服務,更致力促進同儕關係、社區服務,來提升老人的生活品質與社會價值。

讓老年人的生命充滿色彩與尊嚴的追求是根本,但現在的醫療技術進步、平均壽命延長,追求便轉向「健康老化」。邱汝娜提醒,除了希望縮短高達平均7至8年的臥病期,更希望老人能享有獨立自主的老年生活,包括經濟、無障礙空間的自在,並具有健康與社交能力的身心狀態。

邱汝娜回顧,半世紀前受限老人福利經費有限,政府將相關福利年齡設置為70歲以上,後因實際均齡改變而下修至65歲;但她曾反映原住民均壽較低為62歲,尤其偏鄉原住民男性更只有58歲,應另設55歲門檻以求公平正義。目前國人均壽已增加為女性82歲、男性78歲,或許也到了應重新檢討現行制定規範的時刻。

回首過去日夜加班的努力,成果至今仍影響著社會,邱汝娜感到非常圓滿心安,「Do right. Do good.」,她說,生命就像是一片牆,是一件一件微小但盡心力的好事,如磚塊堆砌在一起,才讓生命強壯起來,而社工師的存在就是讓人們的生活更好。雖然生命必經起落,但在社工的陪伴下,人們將感到健康、快樂與平安,並減少憂慮、病痛與悲傷。
邱汝娜(圖中)在百香果創齡協會主持讀書會,提供年老者擁有陪伴與支持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