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社會的守護基石
長照資源布建成果
文字撰寫|林怡慧
資料提供|衛生福利部長期照顧司
話焦點
人氣(128)
臺灣在2018年正式邁入高齡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數佔總人口數達14%,推估2026年老年人口推估總人口數將達到21%,成為超高齡社會。健全長期照顧服務體系、發展服務人力與機構資源及確保服務品質越顯重要。臺灣多年前即開始推動長期照顧相關計畫,於2017年1月起實施長照十年計畫2.0(以下簡稱長照2.0),建立以社區為基礎的長照服務體系,回應高齡社會的長照需求。
 
創新多元服務 滿足不同照顧需求
為使長照資源服務多元創新,以滿足不同長照需求的民眾,近年開辦各種創新服務,例如自2019年開始實施的「居家失能個案家庭醫師照護方案」,由基層醫療院所的醫師開立長期照護醫師意見書,提供長照醫事服務建議,協助長照服務人員更瞭解個案的狀況及照顧時的注意事項,並由醫師及護理人員就近進行社區中的居家失能個案健康及慢性病管理,以建立醫療與長照結合的服務模式,截至2022年8月,派案服務人數超過17.6萬人。

另外,2022年1月起推動「團體家屋創新服務試辦計畫」,透過獎助民間資源投入,試辦服務對象家屬部分時間陪同入住並參與照顧的模式,協助失智症者及早適應機構環境,建立多元照顧模式,進而提升團體家屋服務量能;本計畫主要獎助寢室空間設施設備、材料費及行政費,獎助期間自核定日起3年,2022年共計2家團屋(嘉義市及屏東縣)提出申請。

2018年起補助各縣市政府辦理「家庭照顧者支持性服務創新型計畫」,於各縣市布建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據點,並按照《長期照顧服務法》(以下簡稱長服法)第13條規定辦理有關資訊的提供及轉介,與長照知識、技能訓練、情緒支持及團體服務的轉介等服務,統計至2022年9月已有119處家庭照顧據點。希望透過既有的長照服務內容進一步創新,讓服務項目更加多元,以滿足各種使用長照需求的民眾。

持續完善長照制度 讓照顧長路更安心
為了因應未來龐大的長照需求,並減輕家庭照顧的沉重負擔,政府在長照政策投入大量預算,從2016年近50億增加至2022年超過600億,大幅增加服務據點與機構,除居家及社區式服務外,自2019年起,民眾入住住宿式服務機構,政府也會提供每人每年最高6萬元補助;另提供中低收入失能老人及身心障礙者等弱勢族群補助,至今受益人數已近10萬人,逾8成8入住機構者獲得政府相關補助。此外,自2020年底起,政府全面放寬服務對象,只要經縣市照管專員評估符合長照失能等級者,若外籍家庭看護工休假,即可申請喘息服務;此一措施實施後,申請服務人次由原先的2萬多人次大幅成長至28萬多人次,顯見對照顧者的支持有極大的幫助。

長照2.0是完備我國社會安全照顧體系的重要政策之一,自實施以來的服務滿意度逐年增加,2021年高達93.7%;長照家庭照顧者認為對其負擔減輕程度,在2021年度更高達97.6%。而下一階段的重要任務,將從強化地方政府輔導與管理量能、完備長照服務法相關規範機制、以及建立服務品質公開資訊等政策執行,確保各類長照服務資源的品質能持續提升,讓制度更加完善,使國人安心度過老年生活。

了解更多
衛福部長期照顧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