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普遍運動強度低 就近訓練提升肌力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教授王鶴森針對教育部體育署的統計說明,發現在疫情前,2019年時65歲以上長者有運動習慣、或是規律運動的人口比例都高於平均,甚至比青壯年族群更好。「長者運動習慣還不錯,只是選擇的運動強度比較低」。
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關於心肺耐力運動,長者應每週能有3至5天做中等至費力強度的運動,每週累積至少75-150分鐘。如何簡易地分辨中強度運動?他解釋,若在進行運動時以說話測試,還能舒服的對話,就算中強度的標準;當一句話無法一口氣完整講完,就能算是費力強度。長者每週也應至少進行2天肌力訓練,選擇功能性、大肌群的動作,一般可選擇從反覆次數約20次的阻力大小開始漸進,每個動作2組漸進到4組。同時這也是銀髮健身俱樂部設置的目的,希望長者透過就近的據點進行訓練,進而降低肌少症的風險。
重量訓練好處多 抗肌少、顧睡眠
隨著年紀增長,超過30歲之後,人體的快速肌纖維衰退迅速,所以透過阻力運動可以減緩肌力流失,有了足夠的肌力,輔以平衡訓練就能有效預防跌倒意外的發生。長者在經過正確地指導後,不僅能夠加快走路速度、減緩膝關節不適,甚至還有長者反應因為開始規律運動之後,睡眠品質變得更好,穿戴式裝置上的睡眠數據也呈現正向結果。身體有了好的反應,連帶著讓長者們更積極參與運動。
運動除了對生理改善有幫助,王鶴森說,長者們出門運動不是一個人埋頭苦練,有同伴、或晚輩一起陪著運動,自然而然會有動力繼續,甚至還能透過人際互動的提升來維持心理健康。
至於有些人會擔心長者在從事肌力訓練的風險相較年輕人更高,王鶴森解釋,其實運動安全無關乎年輕或年老,從事運動時本就必須穿著正確的服裝、在正確的場地、且有專人指導,以正確的姿勢運動。「只是相對年輕人來說,長者多了慢性疾病要留意」。比方說,罹患高血壓的長者在執行重量訓練、阻力訓練的時候,應留意運動前血壓是否控制良好,運動中呼吸是否維持順暢不閉氣;或是在進行深蹲時,要更加留意下背、膝關節姿勢的正確性以避免傷害等,只要注重安全性,長者也可以健康快樂的運動。
設置健身據點一同運動 彰化縣不老健身房最佳示範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特聘教授、同時擔任衛福部「預防及延緩失能推廣健身專案管理計畫」主持人的吳肖琪說,WHO高齡整合照護指南(Integrated Care for Older People, ICOPE)在做長者健康整合式功能評估時,主要會針對認知功能、行動能力、營養、視力、聽力、憂鬱等6大項目進行評估。她相當支持且肯定長者進行規律運動,透過全身性的增強肌力、柔軟度、伸展筋膜等,來減少長者因年老進入醫療、或長期照護的可能,「這是一種前端預防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