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以安為先 認識食品安全刻不容緩
相信多數人對於「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這句話都不陌生,正因如此,安全的食品對於維持人體生理及心理的健康至關重要。世界衛生組織(WHO)從2018年開始,將每年的6月7日訂為一年一度的「世界食品安全日」,每年透過不同的主題,持續促進每個人對於食品安全的認識,至今已邁入第5年。
今(2023)年因應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屆滿60週年,WHO特地將「世界食品安全日」主題訂為「Food standards save lives」,也就是「食品標準,安全所繫」,藉此讓民眾認識到食品標準對於食品安全有多麼重要,同時也呼籲食品安全需要仰賴全民通力合作,才能保障食品安全,打造堅不可摧的健康未來。
食品標準打造食安防護網 守護全民健康
食品標準是建構起全民對於食安信任的重要基石,所有參與食品生產的業者都必須遵循食品標準規定,才能確保生產出來的食品安全無虞。放眼全球,全世界各國的食品標準大多數都遵循著CODEX所訂定的標準,CODEX由國際農糧組織(FAO)及世界衛生組織(WHO)於1963年組成,並由各個技術委員會負責制定標準、準則和操作規範。
CODEX訂定的項目標準涵蓋食品添加物、污染物、農藥以及動物用藥殘留的最高限量、營養標示和過敏原標示等,而世界貿易組織(WTO)為了確保食品貿易的公平性,統一採認CODEX訂定的標準作為全球食品貿易基準。
臺灣在接軌國際之餘,也同時兼顧國內情形訂定最適合臺灣民眾的食品標準。食藥署除了參考CODEX標準及相關國際標準,也會依據國人飲食習慣、及食品殘留量等科學資料來評估人體攝食風險,同時參考相關科學資料如物質的毒性、環境背景值等,訂定食品相關標準,藉此保障食品安全與品質、保護消費者健康。
近期COVID-19疫情趨緩,民眾開始走出戶外,掀起一股休閒露營與風潮,食藥署2023年在世界食品安全日的活動中,特地製作「做伙露營學食安動畫」以及「食安小尖兵AR互動遊戲」,鼓勵全民到「食用玩家FB粉絲團」觀看影片及分享遊戲成果,了解食品安全對於自身健康維持的重要性。
落實食安從你我做起 切記「五要二不」原則
根據WHO統計,全球每年平均有約10%人口因為食用受污染的食品,而罹患食源性疾病,但幸運的是,只要改變自身行為並謹記「五要二不」原則,就能預防絕大多數的食源性疾病。
所謂「五要」指的是「洗」、「鮮」、「分」、「熱」、「存」,民眾在調理或食用食品前務必要記得「洗」手,食材選用要新「鮮」同時注意用水衛生,料理的過程中注意生熟食要「分」開,並用不同器具盛裝以防交叉污染,所有食品務必要澈底加「熱」且食品中心溫度超過攝氏70度,最後沒有吃完的食品也要注意保「存」溫度,務必保存在攝氏7度以下,才能避免食品變質;另「二不」則是指「不」飲用山泉水,以及「不」食用不明動植物。只要全民都能夠從日常生活中做起,就能讓食安落實在你我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