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高溫天氣熱
預防熱傷害有撇步
文字撰寫|林怡慧
資料提供|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樂分享
人氣(11)
受到氣候變遷影響,臺灣近年氣溫極端偏高,夏季酷熱難耐,任何人都可能發生體溫升高、無法流汗、頭痛、暈眩、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搐、昏迷等熱傷害現象。你是熱傷害的高風險族群嗎?本篇告訴你有效預防熱傷害的三要訣,儲備對抗高溫的能力。
 
小心!熱傷害6大高風險族群
別小看熱傷害的危險性,重度熱傷害可能導致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每個人都可能發生熱傷害,但有6種人更容易因高溫造成熱傷害,不可不慎。

嬰幼童因為身體溫度調節系統還沒發展成熟,加上新陳代謝快,體表水分的蒸散速度會讓出汗量較大,因此需要照顧者多加觀察尚無表達能力的寶寶狀況。65歲以上的長者,因為排汗、調節體內水分的機能,以及對溫度變化的適應力都慢慢退化,尤其有慢性疾病的長者,血管擴張散熱機能不良,更要小心。另外慢性病患者本身身體循環功能較不佳,器官也已出現警訊對環境溫度的調節及應變能力較差,在自覺能力不足的狀況下,容易發生熱傷害。

戶外工作者、運動員以及在密閉空間工作者,則因為處在曝曬陽光高溫下、環境通風差或散熱不良等環境,導致體溫或體液來不及調節。服用藥物者,可能因為藥物機制而抑制流汗或干擾水分、鹽分的調節,以及過重者身體的皮下脂肪會阻隔熱量散熱,加上脂肪又極易產生熱量,以上都是熱傷害的高風險族群。

必做!預防熱傷害三要訣
預防熱傷害最重要的三字口訣,就是「涼、補、心」。首先要保持「涼」爽,例如選擇穿著寬鬆、透氣的淺色衣服;在室內加裝窗簾,同時關掉非必要的電器設備,以減少產熱;盡可能待在通風、涼爽的空間,避免太陽直曬;不論時間長短,絕不可將幼童及寵物單獨留在車內。

接著要「補」充水分,不可等到口渴才喝水,養成隨時喝水的好習慣,一般健康的成人建議一天至少喝2000c.c.的水分;戶外工作者除了隨時每小時補充水分,也要適時補充電解質液體,避免脫水、低血鈉、抽筋等狀況;切記酒精不是水,避免亂補充以免身體流失更多水分。

最後要隨時提高警覺「心」,留心天氣預報、注意自己身心狀況,有任何症狀要立即離開高溫環境,設法降低體溫;雇主也應該安排相關課程讓戶外工作者了解熱傷害,強化預防熱傷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