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關懷力」
醫療事故關懷服務績優頒獎典禮
文字撰寫|林怡慧
資料提供|衛生福利部醫事司
看活動
人氣(25)
醫病之間的有效溝通與信任關懷,是促進醫病和諧的重要關鍵。衛福部從2013年開始推動院內關懷政策,輔導醫院成立關懷小組,埋下「關懷力」這顆種子,並於去(2023)年舉辦第三屆醫療事故關懷服務績優表揚頒獎典禮,感謝促進醫病關係和諧、建立關懷力典範的人員及團隊。
 
醫病之間信任生根 打造更安全及安心的醫療環境
醫者在靈堂前上香挨罵、病患家屬對醫護人員破口大罵,這些在電視劇裡看到劇情橋段,在現實世界也真實上演。因為醫學是一門不確定的科學,再多的經驗與實證,也很難確保每一個結果盡如預期。研究顯示,當醫療不良結果發生時,缺乏即時的有效溝通及資訊不透明,是病家提起訴訟最重要的導火線。因此在醫療事故或爭議發生時,若能第一時間主動溝通、即時說明,建立良好互信的醫病關係,提供關懷及協助,將是醫療過程支持病人及家屬最強大的力量。

推動醫療事故關懷服務,需要各界共同投入,並非一個人或一個部門可以做到。衛福部自2013年即推動院內關懷政策,輔導醫院成立「關懷小組」,鼓勵院方在醫療事故或爭議發生時,能透過醫療、社工、法務、醫務等各層面的夥伴,主動溝通說明,讓關懷力在醫療文化中生根。歷經近10年的努力,立法院於2022年三讀通過《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未來在「事故有關懷、爭議先調解、除錯重預防」的法規環境下,將建立妥善快速的醫療爭議處理機制,促進醫病和諧、保障病人權益及提升醫療品質,繼續深耕關懷文化。
衛福部政務次長王必勝在「醫療事故關懷服務績優頒獎典禮」上感謝調解委員們的努力。
第一線深耕關懷 提供醫療事故關懷支持力量
「關懷力」是一種專業,有一群人在醫病溝通發生障礙、面臨緊張時,發揮關懷力專業,幫助醫病免於對立,讓醫病關係更圓滿。衛福部去(2023)年以「深耕關懷力」為主題,舉辦「醫療事故關懷服務績優表揚頒獎」典禮,頒發績優個人獎、績優調解委員獎、績優機構團體獎及公務績優獎,表揚長期在醫療事故關懷服務推動、執行或醫療爭議協處上有貢獻的人員及團隊。

推動院內關懷政策以來,醫療爭議處理一直在進步,醫病關懷的溫暖故事也逐漸遍地開花。醫病之間的誤解有時來自醫學艱澀難懂的內容,2023年獲獎者慈濟醫院社會服務室主任吳芳茜,以社工專業背景處理醫療爭議及病家陪伴關懷近20年,協助醫療人員以淺顯易懂的語句向家屬說明,也帶領社服室同仁作為接受民眾意見反映窗口,致力提升醫事專業人員溝通效能;面對病家對醫療過程的各種情緒,臺大醫院社工師陳思雯則以避風港及消波塊的角色自許,她回憶疫情期間有名個案已到生命末期,卻因染疫被送入負壓隔離病房,家屬哀慟希望能陪伴走過最後一程,在多方奔走下,終完成病家心願,讓白髮人送黑髮人的錐心之痛,沒有留下太多遺憾;醫療關懷服務需要有更多人的參與及瞭解,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醫務特助楊豐榮,規劃醫療紛爭解決小組訓練課程,也開放外院人員參與,發揮互助精神,考慮到醫療糾紛警訊難以辨識,便辦理訓練工作坊模擬醫療爭議情況,讓同仁藉由情境演練提升偵測預防能力;審議調解是走向醫療訴訟最後一道防線,曾任檢察官的張富慶,當時經辦醫療糾紛等衍生出來的求償案件,發現病家執意提告多是因為感到無助與不平,深感調解才能回應病家的訴求,因此轉任律師後,擔任彰化縣醫療爭議調解委員至今已11年,積極促進醫病雙方在充分溝通下達成共識,避免纏訟,儘快回歸平靜生活,而這也是他投入醫療關懷服務最大動力。

醫療關懷服務是件吃力的工作,承受的壓力之大非常人能懂,感謝在醫療機構中長期為事故關懷及爭議協處努力的得獎者,期待透過開放性的溝通、病家的參與以及不究責的分析,讓醫病之間的信任更穩健生根,打造醫療更安全、病人更安心的環境。
第三屆「醫療事故關懷服務績優頒獎典禮」全體大合照。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204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
886-2-8590-6666
Copyright2024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