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光讓他們開始體驗人生
特殊兒少視覺復能計畫
文字撰寫|賴品瑀
受訪對象|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 侯鈞賀
臺灣大學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助理教授/職能治療師 蔡麗婷
兒少視覺復能計畫之個案家長
話焦點
人氣(19)
為接住每位孩子的醫療需求,衛福部自2022年10月起擴大辦理「特殊兒童及青少年視覺復能計畫」。由眼科醫師、職能治療師、驗光師及社工師等專業人員組成團隊,配置專屬診療空間與無障礙設施設備,給予更精準的評估及診斷,掌握黃金期治療與復能等整合型醫療服務。
 
醫師、驗光師、職能治療師組隊 聯合攻克難關
「特殊兒童及青少年視覺復能計畫」的團隊成員包括眼科醫師、職能治療師、驗光師與相關醫事及行政人員,蔡麗婷強調,為特需兒看診要耗費10到20倍的心力,需要熱情具有耐心的意願者才能勝任。侯鈞賀認為,本計畫需要延攬更多理解視覺神經發展且對視覺復能有專業的眼科醫師們提供醫療服務,並培育具備視覺復能實務經驗,且對造成視覺問題的相關疾病、驗光和眼科檢測有興趣的職能治療師,也須借重長期投入視覺障礙驗光且具備研發能力的驗光師,共同協助開發相應輔具。臺大復能據點暨管理中心職能治療師陳虹貴指出,前一期醫事人員培訓主以講座與課程方式辦理,未來將會開辦實習模式,期盼有更多相關醫事人員願意受訓並加入計畫行列。

特殊需求視覺門診採用跨專業合作的服務模式,經評估個案視覺功能、確認度數與選擇眼鏡、確認眼球運動能力後,由團隊內醫師、驗光師、職能治療師共同討論出專屬治療與復能計畫。侯鈞賀醫師表示,中心收治的特需兒視覺問題可歸為四類,伴隨著腦部損傷者往往視覺發展不理想,視力問題多為中重度,若無適當引導,腦部可能將功能轉向其他感官並逐步減緩視覺發展,需多給予視覺刺激;一部份視力問題並不嚴重但注視、追視能力不佳,則宜安排視覺訓練其頭眼活動,以能看到視野內的物品;另有一些是大腦處理視覺訊息的能力較差,則需協助進行生活規劃,例如家庭、學校等生活環境與生活流程等;而無視覺發展問題,僅是因過動、自閉症狀無法配合檢查者,可藉由職能治療訓練,培養其後續回到常規門診接受檢查的能力。另外對於中重度視障者,則依據生活學習需要,驗配一般或特製的視覺及生活輔具。
受限於認知能力或溝通能力不足,特需兒需要用特別的方式或道具才能測定其視力程度。
視力進步重獲感知 特需兒開始體驗人生
「雖不能期待每個人都能完全恢復到正常,但要讓他們的視覺功能、生活與學習功能發揮到最好的狀態,得到最好的生活品質。」侯鈞賀認為,即便只剩一點光覺,引導其感受日夜變化、開關燈等感知,都是很大的幫助。

「也許他不太會動,只能坐在輪椅上,或是他心智能力不好,但視覺對他們的意義還是很重大。」侯鈞賀記得一位腦部視覺損傷的孩子安安,經診斷與視覺刺激的復能訓練後,能看得到爸媽的臉甚至讀得懂表情,可以注視有興趣的物品,且有相應的手部動作,例如他能感知到爸媽正在準備食物並表現出期待,對進食流程有更多感知,不再只是等湯匙到嘴邊才有反應,這位特需兒因為視力進步才開始體驗他的人生。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204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
886-2-8590-6666
Copyright2024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