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與擴散:共築社區防暴安全
楊雪霞組織新住民姊妹迸發創意
文字撰寫|陳文傑
受訪對象|花蓮縣壽豐鄉生活美學協會成員 楊雪霞
繪人文
人氣(17)
花蓮縣壽豐鄉生活美學協會成員,同時也是花蓮縣新住民學習中心主任的楊雪霞,不僅是從印尼來臺的新住民,還帶領著一群新住民姐妹們,在好山好水的花蓮,利用繪本、新住民美食,默默耕耘著防暴宣講工作。
 
楊雪霞也帶領新住民姐妹們運用印尼美食宣導防暴。她說,美食是很好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的東西,而且大家在現場製作美食的時候,也帶著長輩認識每一種食材,讓他們逐步接受不同的文化,避免因為文化差異導致誤會與衝突。

楊雪霞表示,很多講師在講家庭暴力時,都是以簡報來講課,而簡報上面的生冷文字,對民眾來說較難耐住性子聽完,也可能會產生「跟我有關係嗎?」的距離感,但是一群新住民姐妹們帶著食物來宣導時,通常是很受歡迎的。再加上花蓮地區多是阿美族群住民,與新住民姐妹同屬南島語系,當他們開始用相近的語言溝通時,會更快速拉近距離。

新住民家鄉菜 隱藏對家鄉的思念
楊雪霞也說,很多新住民姐妹在家中料理家鄉菜時,會被長輩認為氣味難聞或是口味不習慣而遭到斥責,「我們就趁這宣導機會告訴他們,這不僅是美食,而是對家鄉的思念」,透過美食讓長輩了解其中意義,這樣的活動也引起廣大迴響,並在過程中逐步將防暴觀念點滴注入社區。
新住民姊妹帶領大家認識自己家鄉菜的製作材料,促進彼此文化交流,以理解減少暴力及誤會的產生。
楊雪霞分享,不少新住民姐妹們都提到「我一開始不知道這些叫做暴力」,像是她們先生要求必須鉅細彌遺地報備行程跟動向、甚至手機定位,或是突然好幾個月,甚至幾年都不講任何一句話。她說,這種冷暴力型態經常在宣導過程中被察覺,是讓他們覺得很有成就感的一部分。

透過宣講 家庭暴力逐步現形
從2016年開始推廣防暴運動,楊雪霞遇過幾個印象深刻的案例。比如有一次在宣講時,一位新住民姐妹發現自己被先生長期冷暴力,從她生完小孩後,都不跟她講話,持續了好幾年,即便好幾次她想跟先生對話、交流,卻都被冷臉對待,每天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不知先生心情如何,因為先生心情不好還會摔東西,為了避免衝突,夫妻倆好幾年都是相敬如「冰」。她在參與防暴活動後,意識到自己處在冷暴力中,返家後便主動與先生對話,希望能改善兩人的生活,沒想到最後先生竟然直接丟出一份離婚協議書,但好在兩人還是和平分開,平靜過好各自的生活。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204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
886-2-8590-6666
Copyright2024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