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季刊
歷年季刊 |
歷年季刊 |
歷年季刊總覽
2025
2025
第45期 2025/06
第44期 2025/03
2024
2024
第43期 2024/12
第42期 2024/09
第41期 2024/06
第40期 2024/03
2023
2023
第39期 2023/12
第38期 2023/09
第37期 2023/06
第36期 2023/03
2022
2022
第35期 2022/12
第34期 2022/09
第33期 2022/06
第32期 2022/03
2021
2021
第31期 2021/12
第30期 2021/09
第29期 2021/06
第28期 2021/03
2020
2020
第27期 2020/12
第26期 2020/09
第25期 2020/06
第24期 2020/03
2019
2019
第23期 2019/12
第22期 2019/09
第21期 2019/06
第20期 2019/03
2018
2018
第19期 2018/12
第18期 2018/09
第17期 2018/06
第16期 2018/03
2017
2017
第15期 2017/12
第14期 2017/09
第13期 2017/06
第12期 2017/03
2016
2016
第11期 2016/12
第10期 2016/09
第09期 2016/06
第08期 2016/03
2015
2015
第07期 2015/12
第06期 2015/09
第05期 2015/06
第04期 2015/03
2014
2014
第03期 2014/12
第02期 2014/09
第01期 2014/07
🔼
上期
下期🔽
好文章與好朋友分享
訂閱電子報
取消訂閱
填問卷送限量好禮
目 錄
部長說 |
話焦點 |
話焦點 |
》身心障礙服務去機構化—凝聚各方共識
》紫絲帶認證社區—在地防暴與守護的力量
》專屬於你的健康守門員—大家醫計畫啟動
享新知 |
享新知 |
》癌症診療品質醫院認證制度—把關更提升照護品質
》性騷擾零容忍—讓尊重與安全成為日常
》口腔癌患者個人化復健—跨團隊協助重建癌後新生活
繪人文 |
繪人文 |
》點亮人生下半場—林玉敏在社區服務中發掘生命價值
》關懷讓制度有溫度—林秀峰為醫療爭議尋找新解方
看活動 |
看活動 |
》口腔健康GO!—愛護牙齒從小開始!
》鼓勵孩子勇於表達—展現溫柔力量
》潛伏結核莫輕忽—主動篩檢治療獲保護
樂分享 |
樂分享 |
》破除煙霧迷思—電子煙危害知多少
》夏日露營有眉角—正確野炊保食安
身心障礙服務去機構化
凝聚各方共識
資料提供|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文字撰寫|陳文傑
話焦點
人氣(7)
分享
為逐步落實「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第19條之內涵,發展適合臺灣社會的身心障礙福利服務「去機構化」策略,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簡稱社家署)從去(2024)年開始委託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展開了一系列的「社會溝通系列會議」,以身心障礙者為主體討論,讓不同對象有對話的機會,凝聚各界共識。
不分頁瀏覽
下載PDF
列印
轉寄
凝聚共識 加速轉型
在召開3次預備會議與一次說明會後,對於去機構化的政策方向也凝聚了初步共識,去機構化的關鍵並非關掉機構,因為無論是住在機構、或在其他定點服務場域,空間的轉換不會影響服務使用者的需求,而是更往具生活自主性的社區融合模式進行。
社家署與伊甸基金會後續更舉辦6場正式會議,包含2場今(2025)年1月舉辦的收攏會議。對於障礙者而言,他們期許到了「下一個世代」時,機構不會再是大家唯一的選擇。一旦障礙者沒有辦法進入機構、照顧責任落在家庭或照顧者身上時,恐會出現失衡狀態,因此透過CRPD要求政府承擔障礙者進入社區的責任;更大的願景是人都可以在社區內選擇自己要過的生活,又不會對照顧者帶來過度負擔。
最後一場收攏會議更分為7組進行報告與討論,包括機構入住資格、機構評鑑與照顧人力;機構內服務內容與品質;機構服務轉型及去機構化路徑方向;社區服務體系改善、創新與環境可及性;社區生活支持;資源分配管理、跨部會連結、統計研究與意識提升等。
實踐願景 打造多元支持體系
收攏場各組與會者的結論強調,推動去機構化,並不只是搬離建築物,而是整體社會觀念、制度與服務模式的轉型,現階段的去機構化挑戰在於如何跨越機構與社區的二元思維,回到障礙者本身的生活需求出發,並且理解家庭與照顧者在轉型過程中的實際難處。
針對現行評鑑制度,也應檢討其是否真正支持障礙者的生活品質,並考慮設置中介單位,協助申訴、諮詢與跨機構學習交流。未來的社區居住模式設計,也應開放障礙者、家屬與第一線人員共同提案,鼓勵創新、多元的服務樣貌,讓障礙者逐步回到社區。
未來的發展上,不應只是透過制度設計與評鑑指標來評斷機構的退場與否,而應廣納使用者、家屬與現場工作者的聲音,形成一種具社會溝通性的決策平臺;同時也應嘗試跨部會合作與資源整合,例如長照與身心障礙服務的連結,甚至研議個人帳戶式資源管理機制,使服務更具彈性與個別化。
「去機構化」的根本精神是整體社會對CRPD精神的理解與實踐。社家署認為,需要持續在不同年齡層進行倡議教育,讓共融成為全民共識;同時設計銜接教育到成人階段的自立生活學程,讓障礙者得以平穩過渡,建立自我認同與生活能力,只有在尊重、參與、多元支持與社會教育四個基礎上,才能真正實踐有尊嚴的去機構化願景。
了解更多
去機構化議題社會溝通系列會議影片
1
2
3
》
紫絲帶認證社區—在地防暴與守護的力量
...
》
專屬於你的健康守門員—大家醫計畫啟動
...
雜誌訂閱
訂閱電子報
填寫問卷
聯絡我們
生活資訊
生活資訊
電子賀卡
行事曆
統一發票中獎號碼
天氣資訊
主題網站
衛生福利資料科學中心
反性別暴力資源網TAGV
113保護專線介紹
消費者知識服務
公共場所AED急救資訊網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204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
886-2-8590-6666
Copyright
◎
2024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