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騷擾零容忍
讓尊重與安全成為日常
資料提供|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
文字撰寫|林怡慧
享新知
人氣(1)
臺灣2023年的「#MeToo運動」運動讓許多被害人出面揭露了許多被壓抑的性騷擾事件,也喚起各界對性暴力議題的關注。為有效回應並建立有效、友善且可信賴的性騷擾防治機制,總統於2023年8月16日修正公布《性騷擾防治法》,並於去(2024)年3月8日全面施行,至今已滿一周年。
 
尊重他人身體界線 注意日常互動分寸
在日常生活中,你可能曾經見過許多人在談話時喜歡隨意勾搭對方肩膀、拍打對方背部或拉拉小手,或用男人婆、娘娘腔等不恰當的稱呼幫對方取綽號,小心!這些行為或言詞都可能構成性騷擾。依衛福部分析,2024年申訴成立的性騷擾案件約1,700件,在性別分析上,被害人約91%是女性,行為人約86%為男性;被害人年齡以18歲至未滿30歲最多,約占45%。性騷擾的行為樣態以「肢體騷擾」為大宗,占41%、其次為「傳送色情圖片或偷窺偷拍」,占26%、「言語騷擾」占19%;發生地點以「公共場所」(包含百貨公司、商場、餐廳、馬路等)占50%最多,其次為「數位媒體」占19%、「大眾運輸工具」占15%。另分析性騷擾訴願案件發現,有8成行為人會提出訴願,61%行為人會主張自己是遭到汙衊,或與被害人是兩情相悅,而否認有性騷擾行為,另有38%訴願人認為自己並無性騷擾犯意或企圖。
然而,性騷擾事件是否成立,會一倂考量當事人雙方的陳述、現場有沒有其他證人、客觀證據(包含對話紀錄、監視器畫面等),及被害人在當下有沒有覺得不舒服、受到冒犯或壓迫等主觀感受等,都是判斷性騷擾的重要依據。因此日常生活互動中,應尊重他人身體界線,並注意與他人互動的分寸,才能避免在不知不覺中成為行為人。另民眾也可透過提高警覺,主動採取自我保護措施等,以降低遭遇性騷擾的機會;一旦遭受性騷擾時,亦應保持冷靜,並蒐集相關證據,以利後續申訴審議之舉證。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204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
886-2-8590-6666
Copyright2024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