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銀髮力」 鬥陣向前衝
林玉敏注意到社區中有很多不到60歲就退休的長輩,總是在家裡待著,沒過幾年就傳出生病、坐輪椅,甚至離世等不幸的消息,因此她主動提及應該要集結這些長輩之力,為社區付出,自2014年起兩人便開始號召這些「銀髮力」。
林玉敏是民權社區的精神人物,因為她不只是鄰里之間善於解決大家問題的老師,也會將大家聚集在一起,透過開會、腦力激盪等方式,更適才適所地將每一位銀髮力分組並分配任務,集結眾人之力解決社區供餐、社區培力課程等問題,讓社區據點突破現有框架,逐步充實更豐富多元的服務內容。
「老師常常會很溫暖地鼓勵大家。」邱秀蘭說,林玉敏總是樂觀看待每一個問題,看大家為解決社區問題而煩惱時,會笑著說「別想太多,有時候想太多會做不了」、「如果不做就先否定自己,就像是還沒有往前走,已經把石頭搬到自己面前來,這樣就會走不出去了」、以及「往前衝,會衝出不一樣的結果」。
林玉敏號召大家往前衝的結果,時常激盪出不少火花。例如觀察到社區內除很多退休在家的長輩,還有一些來到永和租屋的年輕人,這些多為雙薪的年輕家庭,只要遇到就讀小學的子女半天課放學時間,就會特別苦惱,因為不少家庭沒有後援,或是本身為清寒、單親家庭,找不到人看顧小孩,林玉敏就為此集結社區內的退休老師,在星期三、五的下午,將放學的孩子們集中起來開始課後輔導,而家長們則是在社區辦大型活動時,付出勞力來作為回饋,如此便形成互惠互助善的循環。
此外,包括社區內有些迷途的青少年因為缺少家庭支持力,誤入歧途成為「飛行少年」的問題,林玉敏與邱秀蘭也沒有放任不管,兩人會去堂口帶孩子回來,後續組成不老醒獅團,讓這些喜歡陣頭文化的孩子有一個健康的表演舞臺;還協助遭受暴力、失婚、弱勢的婦女接觸相關成長課程,陪伴她們走出另一片天;與志工們將社區的獨居長者依照情況分級,並給予對應層級的訪視、問安、服務、陪伴看病等關懷服務,甚至是陪伴他們直到最後一哩路、換上人生最後一套服裝。
勇抗COVID-19疫情 爺奶熊寶貝計畫立大功
民權社區發展協會也有經營喘息服務,最早推動喘息服務是在2019年開始,當時注意到離鄉背井上臺北打拚的年輕人有臨托需求,再加上社區內出現幾起嚴重產後憂鬱症的案例,因此林玉敏與邱秀蘭兩人討論,認為社區內應該要有臨托服務來給這些年輕人更多的支援,讓他們有機會喘息,由於臺灣沒有這種社區據點臨托的先例,因此她們還特別去荷蘭、日本學習他國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