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人生下半場
林玉敏在社區服務中發掘生命價值
受訪對象|新北市永和區民權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志工隊長 林玉敏
文字撰寫|洪維珣
繪人文
人氣(4)
新北市永和區民權社區(簡稱民權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志工隊長林玉敏,是2024年度社區金點獎最年長的「金點英雄」,她從教職退休之後,便決定到民權社區服務,一投入就是近30年,不僅事事親力親為,積極程度不輸年輕人,還培育出更多種子志工,將服務精神傳承給下一代。
 
「當時才知道要帶0到3歲的孩子有多不容易。」她說,但在這過程中,也發現社區內不少爺爺奶奶依照衛福部規定,完成「保母專業訓練課程」並領有結業證書,後續在雙和醫院社區醫學部小兒科醫師的協助下,民權社區發展協會完成計畫申請,展開了臨托服務。

COVID-19疫情期間,雙和醫院、耕莘醫院內擠滿確診或疑似確診的民眾,國內於2021年5月進入三級警戒後,全國各級學校也開始停課,這時候出現醫護人員的子女沒有人願意照顧的窘境。醫護人員由於長期處於高風險環境,當時大家都害怕被傳染,很難找到人力幫忙照顧孩子,這種情況沒有獲得適當的支持將會衝擊到醫療體系的人力。於是,林玉敏又與邱秀蘭一起號召志工幫忙破繭而出,推動「爺奶熊寶貝」計畫,儘管有部分長輩的家人反對,但也陸續有10多位長輩挺身而出,在社區據點輪流陪著孩子度過停課的日子,並擴大收托兒童年齡至12歲,成為社區醫護人員的最強後盾,照顧好他們的子女,讓他們可以無後顧之憂地在疫情前線對抗病毒。

這項措施後續成為指標個案,獲得「社區共生行動互助網」的「信義之星」殊榮,被新北市社會局提報參加「2022年度高齡友善城市獎─活躍獎」,詳細分享整個措施,也獲得更多的社區仿效,建立社區臨托喘息服務。

建立互助體系 探索社區服務新可能
民權社區在地深耕的經驗,透過找回農業社會鄰里間互相看顧的觀念,把這種緊密的關係帶入現代社區,也奠定了2025年成為智慧共生社區示範點的基礎。在臺灣願意走出門工作的長輩是少數,很多長輩仍然只願意待在家裡,因此,民權社區的社區服務與課程會以多元的樣態,透過到府陪伴強化聯繫網絡,以主動又積極的方式,建構起社區照顧與互助的系統。「我們不希望那些長輩獨自在家裡往生都沒有人注意」,就算是訪視的時候,志工們按個門鈴、有聽到長輩的回應,甚至知道他們的近況都好。

林玉敏已經高齡90歲,豐富的社會福利與社區服務經驗也成為社區的重要寶藏。近幾年她在協助社區運作時,逐漸利用分類、分組的概念,讓每一個組長、班長都有任務跟使命,透過大家工作上的協調,互相熟悉業務,更重要的是不管是大小活動,在結束之後都會進行團體督導,邀請大家來檢討活動或計畫中需要改進的部分,在這些滾動交流的過程中,每一組都可以互相學習。

民權社區發展協會也受到全臺各地的邀請,去分享服務方案的實務經驗,也會趁這機會邀請各位志工隊長出席介紹,期望透過不斷地分享,可以有更多的腦力激盪、擦出更多的火花。如同林玉敏說的「人生要當志工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把社區服務當成是人生志業,燃燒自己的生命價值。

了解更多
113年社區金點獎金點英雄-林玉敏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204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
886-2-8590-6666
Copyright2024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