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少家庭關懷服務方案
接住每一個有需要的家庭
受訪對象|社團法人臺北市放心窩社會互助協會幹事 張璞
     桃園市政府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督導 趙佳儀
文字撰寫|陳文傑
話焦點
人氣(13)
臺灣每年有超過8萬件兒童及少年保護的通報案件。這些案件背後,往往是一段令人心疼的家庭故事,可能是照顧資源不足、親職壓力過大、疏忽照顧等,案件經社工評估後,高風險案件有政府即時強力介入,但有些風險較低案件的家庭,也有被服務的需求。
 

從防衛到信任 以關懷打開案家心房

社團法人臺北市放心窩社會互助協會(簡稱放心窩)是方案一開始時就參與的社福團體,放心窩幹事、同時也是社工師的張璞表示,當初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邀請放心窩成為方案的一員,是希望利用在地化服務的優勢試行;放心窩長期深耕社區,與居民和學校建立連結,在透過關懷訪視計畫建立信任後,將協助孩子獲得照顧,並為家庭提供喘息機會,同時引入公部門相關服務協助有需要的家庭。

 

兒少家庭關訪員主要包括社區幹部、防暴志工、大專院校社會工作系所學生,或曾任社工、服務方案個管員、托育人員、護理人員等。在招募並完成規定的教育訓練時數後,還需要通過基礎訓練、專題訓練成效評估測驗及實務見習合格核定,才能成為正式的家庭關訪員。張璞表示,兒少家庭關懷服務方案可促成更多公部門資源的引入與運用。舉例來說,在陪伴家庭的時候,可能會發現孩子有需要早療的情況,以往家長可能會抗拒早療,但透過家庭關訪員訪視,降低家庭的警戒心理後,就有機會與早療服務對接,將孩子轉介過去,提供服務。

家中物件的擺放方式也會影響到兒少福祉,進修收納課程有助於家庭關訪員協助案家改善家庭環境。

兒少家庭關懷服務方案可以進到更多家庭、提高服務密度,兒少家庭關訪員也可以評估並判斷家庭需要的服務,更親近這些家庭,降低民眾對於「公部門敲門」的戒備心理。

 

張璞回憶,在方案剛推行時,遇到一個跌倒受傷的個案,一開始進到案家時,案家態度非常防衛,但他多利用晚餐飯後的時段、以輕鬆的閒聊方式,提醒家中需要注意的擺設,或是運用所具備之社工專業協助解決他們在照顧孩子上的大小煩惱,後續案家更會邀請住在附近的親朋好友在他訪視時一同參與,在六次訪視結束後,案家甚至熱絡地期盼他有路過就可以來坐坐、喝杯茶,大大拉近了與案家的距離。

 

跨領域合作 減少再通報率

桃園市政府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簡稱桃園市家防中心)執行兒少家庭關懷服務方案逾3年,桃園市家防中心督導趙佳儀表示,該方案是結合社區組織與在地民間團體,招募參與性別暴力社區預防計畫的社區理事長、幹部、志工及防暴宣講師,還有來自社會局家庭服務中心、醫療院所、社福團體、大專院校等單位的志工,以及取得防暴宣講師資格的專業人員,包括社工、居家托育人員、護理師、照服員、退休或待業教師等,以及社工或心理學系大學生及研究生等機動性人員參與。至去(2024)年底為止,共有59位家庭關訪員提供訪視服務。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204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
886-2-8590-6666
Copyright2024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