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基督教醫院深耕偏鄉照護
把愛帶進阿里山
受訪對象|戴德森醫療財團法人嘉義基督教醫院副院長 劉中賢
文字撰寫|李靜
繪人文
人氣(7)
「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戴德森(Marcy Leroy Ditmanson)醫師的一句話,不僅成為嘉義基督教醫院(以下簡稱嘉基)的起點,至今仍深植嘉基團隊心中,成為他們照護阿里山鄒族族人的信仰核心與原動力。
 
1958年,戴德森醫師由美國自由信義會派遣來臺,選擇落腳醫療資源稀缺的嘉義。他在交通極為不便的年代,以徒步方式走遍阿里山鄉各部落進行行動義診與關懷,後來更創立診所,從最早的30床一路壯大到如今超過千床的區域醫院,並在國家長照政策尚未成形前,即投入偏鄉醫療與高齡照顧服務。回顧過去這些年,儘管世事變遷,他們對於關懷偏鄉、少數原民部落的初衷卻從未改變,日前獲頒衛福部醫療財團法人社研卓越獎殊榮。

走進部落不只看診 「以人為本」共築照護網絡
嘉基副院長劉中賢回憶,25年前他剛進醫院時,由於醫師人力不足,時常得輪流上山支援偏鄉醫療,鄒族居民在健康意識不足及看診不便的情況下,三高問題普遍缺乏控制,因此平均壽命也比一般人少了10歲之多。

為改善醫療不平等,團隊把超音波、心電圖、藥物通通帶上山,開始逐戶走訪每位居民家裡,深入瞭解健康狀況與生活環境,並邀請他們到診所看診,甚至在族人聚集的時段進行健康衛教,一點一滴建立起信任關係。更重要的是,在部落健康中心服務的同仁,包括醫師在內,更有超過7成是部落族人,大大提升了服務的文化敏感度,同時也會邀集部落耆老、村長、社區幹部共同開會,實際了解部落居民的需要與文化,再一起擬定政策,深深紮根於部落濃厚的情感連結中。

從家庭訪視到街角據點 健康小站串起照護與生活場域
「健康小站」的設立,正是基於對部落慢性病問題的深入觀察。劉中賢指出,在家庭訪視的過程中,團隊發現居民中患有高血壓與糖尿病的個案常年居高不下,除了與傳統飲食習慣有關外,更深層的原因來自於「健康不平等」的結構性問題,例如:原鄉地區的照護政策、就業機會、教育資源與經濟收入等各方面,與平地城鎮的落差。
嘉基團隊與在地商家合作,設立健康小站,利用社區的力量協助居民自我管理健康。
因此團隊深刻體認到,原鄉居民更需要被賦能,強化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不過,這目標說起來輕鬆,做起來卻絕非一蹴而就。團隊一方面便著手推動戒菸、戒酒等健康促進活動,另一方面則攜手部落在地早餐店、雜貨店等商家,設立「健康小站」,訓練老闆們如何量血壓與向其他街坊鄰居進行衛教宣導,讓部落長輩在日常購物、用餐時就能免費量血壓、取得健康資訊,營造支持性的健康環境。

劉中賢笑說:「很多人去買早餐的時候,順手量了血壓,才驚覺血壓高到破表,並在眾人半推半就下就醫用藥,久而久之自然降低併發腦中風的風險。」而這些健康小站的運作也會依照居民反饋不斷調整,貼近在地需求。

失智症認知不足 嘉基團隊打造失智友善社區
近年來,失智症在部落中愈來愈普遍,卻經常因為家屬與社區缺乏認識而錯失照護時機。劉中賢指出:「早期部落裡並沒有『失智症』這樣的疾病認知,許多族人僅感覺某位長輩的行為變得『怪怪的』,直到我們逐步推動失智友善社區,他們才開始意識到這個議題的嚴重性。」

目前嘉基團隊在樂野部落設立失智照顧據點,有別於坊間照顧據點,這裡的認知促進課程以鄒族文化為核心,內容貼近族人的生活與族群記憶,例如:融合祭儀元素的植物染、鄒牌卡記憶遊戲或開心農場等在地作物栽種,讓不少長輩每天心心念念「我的小米有沒有長高一點」。同時提供「部落優伯」免費接駁服務,協助長輩安全往返,或前往鄰近物理治療所接受治療,補足偏鄉復健醫療的空缺。
失智照顧據點的認知促進課程以鄒族文化為核心,據點專員會和長輩們一起用小米製作吊飾。
為更早發現失智症風險,嘉基團隊今年也已針對鄒族三大部落「茶山、新美、山美部落」等南三村族人完成失智症初篩工作,作為延緩失能與後續照顧策略的依據。

20年如一日 嘉基以行動實踐偏鄉照護願景
面對高齡化社會,劉中賢認為,「失智友善」與「健康促進」不只是醫療議題,更是一種文化轉變的起點,正如他過去在非洲義診時聽到的一句非洲古諺,「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集全部落之力養育孩子)」,期待未來在面對失智問題時,同樣能夠仰賴全體部落的力量,來照顧失智長輩。

過去20多年來,阿里山的鄒族部落在嘉基團隊持續耕耘與深度陪伴之下,已逐步發展成涵蓋全齡的照顧服務,從幼兒到長者,從健康促進到長期照護,逐步建立起原鄉整體的照護網絡。劉中賢也提到,在近期的活動中,經常可見80至90歲的長者出現,顯見部落整體健康狀況已有明顯改善。

這份信念,也推動嘉基走出阿里山。最近,團隊即將前往泰北的大谷地村進行義診,希望將在原鄉累積的經驗帶入資源更匱乏的地區,「阿里山是一個很好的典範,但我們希望影響力不止於此」。

獲獎是榮耀也是責任 盼堅守「用愛多走一哩路」初衷
對於這次獲得衛福部「社區醫療服務獎」,劉中賢謙稱,對於院內服務偏鄉的團隊而言,這次獲獎堪稱莫大榮耀與肯定,未來也會繼續努力,「好還要更好」,因為這不只是一項成就,更是責任,「榮神益人是我們一直以來的信念」,期待繼續堅守戴德森醫師的初衷與精神,「用愛多走一哩路」。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204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
886-2-8590-6666
Copyright2024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