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階段服務 推動街友收容輔導
為讓街友能獲得妥適的服務,確保基本生活需求,並積極協助街友順利返回社區自立生活,衛福部採緊急服務、過渡服務及穩定服務三階段,推動街友收容輔導,包括維護基本生活安全、收容安置、就業及居住輔導等內容。緊急性服務措施,也就是社工師口中的外展服務,廣結民間團體、社福機構等社會資源,主動關心區域內街友,提供熱食、沐浴、理髮、禦寒、衣物、睡袋及衛生保健等服務,衛福部並訂定「低溫及年節時期加強關懷弱勢民眾專案計畫」,在寒流來襲,低溫10度(臺北市12度)以下時啟動關懷機制,提供熱食、禦寒衣物及臨時收容處所。
楚怡鈞長期投入街頭外展服務,除了掌握街友動態,也深入了解他們的健康狀況,若有就醫需求,則由社工協助恢復其健保身分,帶領街友前往合作的聯合醫院就醫,並由社會局支付費用。根據統計,臺北市政府社會局每年協助街友就醫的醫療費用高達400~500萬元。「或許有人會質疑為何要花這筆錢在遊民身上,事實是小病不治會變大病,慢性病不控制會演變成健康威脅,等到身體嚴重失能,得付出更多社會成本在遊民身上。」楚怡鈞肯定地說。
提供棲身之所 協助街友返回社區
沒有棲身之所,是街友露宿街頭最主要的原因。目前全國共有10處公設遊民收容機構,提供安置照顧、以工代賑、就業輔導等服務,成立超過半世紀的圓通居,是少數公辦公營的遊民收容機構。潘育奇主任表示,圓通居原名即是臺北市遊民收容中心,近年經過公益團體倡議,積極為遊民去污名化,因此更名為較中性的圓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