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B、C型肝炎 遠離肝病威脅
根據2020年衛福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因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而死亡的人數,共有11,737人,其中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為我國十大死因第10位,肝癌更長年在癌症死因中名列前茅,讓臺灣成為病毒型肝炎最盛行的國家之一。
所謂病毒型肝炎,是指病毒在肝臟細胞內繁殖,引發免疫細胞攻擊肝臟所導致的肝臟發炎。目前發現有A型、B型、C型、D型及E型等5種肝炎病毒,其中透過輸血、血液透析、使用被病毒污染的針頭器具而感染的B型、C型病毒,會導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影響健康甚鉅。
B型肝炎、C型肝炎等病毒性肝炎,容易將肝病導向「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慢性B、C肝炎的患者,未來有15~20%會出現肝硬化症狀,而從2018年癌症登記資料可以得知,約8成的肝癌患者,皆來自B型或C型肝炎感染者。B、C型肝炎是引發慢性肝病與肝癌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防治病毒型肝炎,也格外受到關注。
以治療引領預防 消除病毒性肝炎
全球每30秒即有1人死於肝炎相關疾病,因此WHO宣示,希望在2030年能讓病毒性肝炎不再是威脅公共衛生的疾病。
B型肝炎可說是臺灣最有名的肝病,感染途徑可分為生產時由帶原的母親傳給嬰兒的垂直感染,以及經由輸血、血液透析及使用被病毒污染的侵入性器具的水平感染。1985年前出生的成年人中,約有三百萬名B型肝炎帶原者,且B型肝炎帶原者得到肝癌的機率,是非帶原者的150倍以上。B型肝炎雖無法根治,但有藥物可以控制病情,且有疫苗可供接種。為有效預防B型肝炎病毒感染,臺灣從1984年起全面施行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接種,因此年輕世代的B型肝炎帶原率,已降到大約千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