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計畫
提升兒童健康福祉
文字撰寫|陳軒筠
資料提供|衛生福利部醫事司
話焦點
人氣(102)
成年期的健康奠基於兒童時期,以生命歷程的觀點來看,兒童預防保健、醫療照護的早期介入,能增進每個孩子最大的潛能發展,減少罹病率,提高健康照護成效。行政院於2020年核定「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計畫」,布建資源以提升兒童醫療健康照護品質。
 
統計今(2022)年成果,已建立10個區域周產期照護網絡,由重點醫院作為統籌單位,規劃轄內網絡運作情形。同時透過開放醫院模式,將基層診所的產檢服務與醫院設施結合,使產婦能夠獲得連續且完善的醫療照護。未來會將核心醫院納入周產期照護網絡,強化高危險妊娠的照護,提升急重症新生兒的醫療照護品質,擴大服務涵蓋區域,完備分區轉診網絡。

另一方面,健康署針對高風險孕產婦(兒)建構追蹤關懷制度,協助高風險個案提高產檢利用、有菸酒行為者提供戒治衛教、擬定控制妊娠高血壓或糖尿病控制計畫,或是提供有社福資源需求者轉介的相關資訊,亦建置低(含極低)出生體重兒居家照護模式,包括照護需求評估、追蹤訪視服務等。
既有基礎再進化 精進兒童重難罕症照護
目前全臺有6家核心醫院,串聯區域內新生兒及兒童的重難罕症醫療資源,維持兒童重難罕症醫療照護的連續性、完整性,責任相當重大。衛福部指出,未來規劃核心醫院將增至8家,以此完善全臺兒童醫療照護網絡的觸及範圍。

由於兒童重難罕症的複雜性高,但病例個案相對少,需要集中化醫療才能達到最佳治療成效。核心醫院透過跨院際的合作模式,提升區域內醫院的診治能力,並逐步發展疾病治療特色,累積專業團隊經驗以提升品質,並藉由分級照護與轉診網絡,減少就醫可及性的限制。另外,若遇到病情複雜又無法獲得明確診斷之疾病,也成立了國家級兒童困難診斷疾病的平台,輔以遠端偕同會診據點,建立會診諮詢的運作機制,進行整合性的醫療評估,強化院所之間的專業諮詢與醫療轉介,以提升重難罕症的診斷效率。

在兒童重症轉送方面,現階段已有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兒童醫院、高雄長庚紀念醫院2個重症轉運團隊,未來規劃再增設2個轉運團隊,以達成北、中、南、東都具備全齡兒童重症轉運能力的目標。後續希望進一步串聯核心醫院與責任區內重點醫院的醫療資源,提升及時轉運能力,確保重症個案能適時、合宜且安全的轉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