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計畫
提升兒童健康福祉
文字撰寫|陳軒筠
資料提供|衛生福利部醫事司
話焦點
人氣(102)
成年期的健康奠基於兒童時期,以生命歷程的觀點來看,兒童預防保健、醫療照護的早期介入,能增進每個孩子最大的潛能發展,減少罹病率,提高健康照護成效。行政院於2020年核定「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計畫」,布建資源以提升兒童醫療健康照護品質。
 
以家庭為中心 幼兒專責醫師制度
在基本的兒童健康促進與預防保健方面,規劃「幼兒專責醫師制度」,以兒童、家庭為出發點,進行整合性服務,舉凡兒童健康檢查、育兒諮詢、常規及流感疫苗接種與追蹤、膽道閉鎖篩檢、牙齒塗氟轉介追蹤,或是配合衛政及社政單位進行居家訪視、發現幼兒疑似發展遲緩或是高風險家庭時可協助通報等,可以說是兒童基礎健康的第一線照護網。並且,幼兒專責醫師可與核心醫院、重點醫院進行跨層級的合作,確保由基層診所上轉至醫院、或是由醫院下轉至基層診所的網絡建立,達成分級醫療的目的。

根據衛福部統計,截至2022年已經有10個縣市共461家醫院、817位醫師參與幼兒專責醫師制度,全國涵蓋率達15.7%。未來將擴大至全國22縣市辦理,目標是將涵蓋率從15%提升至30%。此外,也規劃從出生開始就媒合幼兒專責醫師,由醫院照護高風險或有特殊醫療照護需求之新生兒族群,而一般新生兒則轉介至基層院所照護,精細分配每一階段的兒童醫療資源。
此外,將不同個案分配至不同層級的院所,能夠更確保每一位兒童獲得最妥善的醫療照護。兒童醫療照護網絡的建置,需考量各院所的醫療照護專業、人口數與交通距離,循序漸進分級、分區逐步建置,並整合區域資源共享、發展遠距醫療與重症轉送。非兒科醫師的專業能力加強、遠距醫療等配套措施,也能夠縫補偏遠地區兒科醫療資源的不足,讓兒童醫療照護網絡能均衡而完善的滿足每一位兒童的需求。

調度中心協助 提升兒童困難取得藥品及醫材之可及性
與成人不同,尚處於發育中的兒童因組織結構細膩,在藥品及醫材使用上會有更嚴謹的要求,其中,部分臨床所需之兒童困難取得藥品及醫材,必須但需求量少,為了確保有需求的藥品及醫材可穩定供應,「兒童困難取得之臨床必要藥品及醫材調度中心」彙整全國藥品的需求量,透過全國聯合招標,並與廠商協議供應辦法,提高廠商的供貨意願,或是由中心協尋供應商,即時提供醫院相關廠商之媒合資訊。此外,調度中心亦透過研擬簡化各項行政流程,加速廠商供應期程,協助醫院取得困難品項。

期盼透過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能從生命歷程便開始架構兒童健康的資本,降低新生兒死亡率和慢性罹病率,減少可預防、可避免的失能與死亡,並透過分級網絡與專業轉診團隊的建立,降低資源分布不均的影響,讓與醫療相關的兒童死亡率逐年下降,改善高風險新生兒的健康預後、並減少意外或兒虐的發生,讓在臺灣出生的每個孩子,都能健康、平安地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