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視角、看見多元
談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在臺灣的推動
文字撰寫、資料提供|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享新知
人氣(103)
障礙議題看似很遙遠,但在你我的生命歷程中,總有幾個時間點,可能因為遺傳、意外、疾病或老化而進入障礙者的身分。過去,障礙者常被視為福利依賴者,享用國家資源卻缺乏對等的貢獻。然而,隨著「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為「誰是障礙者」帶來一種新的視角,障礙者便從「需要被救濟的人」回到「權利的主體」。
 
密切與障礙者代表團體合作 多元策略落實CRPD
有時根深蒂固的歧視,常見於日常生活中而不易察覺。為了全面落實障礙者權利的保障,政府首先修正歧視性規定或用詞,例如法官法、醫師法、社會工作師法等,刪除因身心障礙而限制人民領取執業執照或執行職務的規定,並將法條或要點中所涉「殘障」、「殘廢」等不當用詞修改為「身心障礙」或「失能」等,以破除刻板印象;其次,透過邀集部會、身心障礙者及其代表團體共同討論後,彙編《身心障礙者融合式會議及活動參考指引》,讓各機關在辦理會議或活動前,能夠自我檢視軟、硬體等各方面是否符合障礙者的多元性,確保其參與無礙;另外,2019年《國家語言發展法》明定臺灣手語為國家語言,保障聽覺或言語障礙者使用臺灣手語參與社區權利。2020年起針對各機關CRPD業務重要推動人員,與身心障礙者合作辦理示範性教育訓練。近年各部會齊力於教育、就業、選舉、文化生活領域推展易讀概念,將複雜的資訊、艱澀難懂的文字,轉換為容易閱讀、便於理解的內容,使心智障礙者擁有更多的自主權並參與公共社會的討論,進而翻轉過去「由他人代為決定」的角色,2022年政府更製作《臺灣易讀參考指南─讓資訊易讀易懂》,協助政府部門及社會大眾瞭解如何製作易讀版本,期許在各界的努力下,提升心智障礙者的資訊近用權;並持續推動建築物、交通運輸及道路無障礙,及依障礙者需求積極增設符合輪椅使用者及視覺障礙者使用之ATM機型,讓我國無障礙環境日趨完善,身心障礙者能獨立生活、充分平等參與社會。

相對於法規修正或是發布指引,軟性、體驗式的對話途徑更能讓社會大眾認識CRPD的內涵與精神。為使社會大眾重視身心障礙者權益,我國持續以融合教育、友善校園及避免職場歧視為主軸,拍攝影片、出版專刊及錄製廣播節目,並每年辦理「金展獎」及「金鷹獎」,使社會大眾瞭解「障礙」為每個人都可能面臨的生命歷程,破除對障礙者的刻板印象。近年來,我國透過兒童繪本,邀請障礙者本人參與,傳遞「平等參與權利」的內涵,使障礙意識向下扎根,並配合世界母語日,與國立臺灣圖書館合作舉辦手語同步說故事活動,讓參與的小朋友學習手語單字,並體驗繪本中坐地排球共融遊戲。另外於第二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會議期間,由障礙者代表團體主導辦理創作主題展,以傳遞我國障礙者的藝術創作能量及展現我國近年來用心推廣易讀的努力成果,提高社會對「障礙文化多樣性」的認識與理解。
「藝情時光—身心障礙創作主題展」,是由障礙者代表團體主導並且由障礙者參與協作的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