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健肌力、預防無力
銀髮族健身新趨勢
文字撰寫|林松嫣
受訪對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教授 王鶴森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特聘教授 吳肖琪
     彰化縣埔心鄉衛生所醫師兼主任 王袈鑫
享新知
人氣(42)
我國人口快速老化,預計2025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為使長者具有足夠肌力以降低衰弱風險,衛福部啟動「銀髮健身俱樂部」相關計畫,結合地方政府公有閒置或低度使用之空間,開始建置並營運銀髮健身俱樂部,透過增加長者身體活動的可近性,邁向健康老化的目標。
 
運動可控制多數慢性病 長者運動有誘因
彰化縣埔心鄉衛生所醫師兼主任王袈鑫表示,很多長者其實都不知道,大部分的慢性病、退化性疾病和慢性疼痛多少能透過運動來控制、甚至改善病情,更進一步減少用藥。他說,彰化埔心不老健身房會做得成功,關鍵在於「要讓老人家明白自己願意運動很重要」。因為這些長者最大的困擾是隨著年紀增長,行動跟身心都會衰老,有時候連想要去運動的念頭都沒有,因此「得讓長者接受病跟老的現況,然後開始運動」。

許多長者其實不了解健身運動對身體會有哪些幫助,必須要費心鼓勵他們、帶著他們去做。很多長輩也都以有在做復健的理由婉拒,「但這跟一般復健治療的比較多被動式運動有所不同」。王袈鑫舉一個退化性關節炎的爺爺為例,他回憶當時爺爺已經吃止痛藥吃得很灰心,後來接受建議開始去健身房運動,過了一段時間關心他的近況,他說很久沒有去看診拿止痛藥,訓練之後狀況越來越改善,大約過了半年,就完全不用吃止痛藥了。可見,運動需要持之以恆才有顯著的效果。後來再幫爺爺做一次評估,發現爺爺的關節退化問題還在,但因為肌肉變厚、變壯,「關節不會跑位、韌帶不再發炎」,關節骨骼因此獲得很好的保護,也大幅減少關節疼痛的狀況,這讓爺爺有很大的動力繼續保持運動的習慣。

王袈鑫說,彰化埔心不老健身房在擴展空間之後,可以同時容納20至30人,一整天下來也會有70至80人次來運動,最高曾經有90多人的紀錄。健身房也不僅只是運作優良、讓長輩熱情參與,衛生局還安排其他衛生所的新進運動指導員、運動助理以及大專院校運動相關科系實習生前來實習,也有許多衛生醫療單位前來參訪觀摩,讓這些好的經驗能夠被傳承、擴散到更多地區。

健康議題永續經營 需要各界共同思考與努力
談到銀髮健身俱樂部的未來,健康署核定據點之補助,以補助第一年設備費與業務費為主,但據點要保證經營三年。身為計畫主持人的吳肖琪坦言,據點後續兩年的經營或永續經營,需要靠地方政府與據點共同努力。

至於是要地方政府編列預算支持民眾之健康促進、或請社會企業或宮廟贊助支持、或據點收費;如何培植在地的運動指導員、要如何吸引民眾參與、如何增加據點可近性等皆需要預先規劃。多數據點目前沒有向民眾收費,而是以鼓勵的方式讓長者們嘗試健身運動,有點類似「賣場的試吃攤位,民眾試吃後喜歡就會去買」,進而保持規律運動的習慣。如何收費則是一門藝術,收費過高、長者不願意花錢參加;若不收費或收費過低,又需擔心據點無法永續經營。吳肖琪說,我們期望據點不僅經營三年,更能夠永續發展、造福當地長者,讓當地長者也能運動健身,維持骨骼肌肉的能力。
健身俱樂部中,長者們跟著台上指導員一起運動健身,維持骨骼肌肉的力量。
吳肖琪期望長者「聰明運動、健康飲食,才會長肌肉」。長者來到銀髮健身俱樂部,不僅是學習如何安全的運動,同時也可以增加人際關係的互動與獲得健康飲食的指導。她說,健康永續的議題不應是侷限在公衛或醫療體系工作人員的事情,65歲以上長者是奠定臺灣經濟起飛的打拚世代,促進與照顧他們的老年健康,絕對是政府與民間必須共同努力的工作,包括教育體系、民政體系、勞動部等都應該一起來思考如何讓銀髮長者更健康,陪伴臺灣長者一起健康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