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之前,他們先在便利商店買飲料,阿公也笑著說要喝咖啡,並和團隊分享過往務農前都會喝咖啡的經驗,想要重溫那個味道。團隊們也讓阿公含了一口,雖然他已經無法吞下咖啡,臉上仍露出懷念的笑容,笑著說「往事只能回味」。
當阿公回到山上的農舍,阿公養的狗激動得猛搖尾巴、一直舔他的腳,阿公請吃自己栽種的棗子,「還有半個月就可以吃了,到時候可以陪我回來收成嗎?」,阿公這麼說的時候,其實在場所有人都知道阿公可能剩下不到半個月,但大家在大合照後,還是答應半個月後再帶阿公上山。
然而,阿公回到養護機構之後病況始終沒有起色,幾天後,賴慧珊接到機構的緊急電話,她與阿公的親友到達時,阿公剛好嚥下最後一口氣。她說,在進行遺體護理的時候,在阿公襯衫胸前的口袋找到那張在山上的大合照,「我非常感動,原來這件事情阿公一直很感謝,我拿著那張大合照給他兒子看,他兒子也說很久沒有看到父親這種燦爛的笑容」。
十餘年深耕恆春半島居家護理 未來盼擴大收案範圍
賴慧珊回到恆春家鄉耕耘將滿17年,擔任居家護理師更是進入第11年,儘管她一手創立的居家護理所設立在滿州鄉,但服務範圍是整個恆春半島,她笑稱自己「幾乎每週都在環島(恆春半島)」。她與護理師、居家照顧服務員團隊每週都奔走整個恆春,經手的個案數每年都突破千人,現在也仍有長者排隊等著她空出手來服務。
而談起偏鄉的居家護理服務,賴慧珊分析,都市與偏鄉的居家護理服務大不相同,都市的居家護理個案大多7成都在機構,剩下3成才是在社區的民眾;但偏鄉剛好相反,有7成都在社區,在機構的個案才是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