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鄉變故鄉
黃瑞仁見證臺大醫院雲林分院的蛻變
文字撰寫|賴品瑀
受訪對象|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雲林分院前院長 黃瑞仁
繪人文
人氣(13)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雲林分院(以下簡稱臺大醫院雲林分院)的進駐,讓雲林地區醫療品質逐步提升,成為雲嘉平原的醫療燈塔。其中最穩健的推手是前院長黃瑞仁,原先是臺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因臺大雲林分院的設立而被調派,成立心臟血管醫學中心;在雲林服務的歲月中,黃瑞仁致力提升偏鄉醫療品質、就醫可近性,帶領醫療團隊在服務中找到從醫的初衷與價值。
 
黃瑞仁回憶,過去曾有一名心房顫動的個案,雖按照常規醫治方式、給予服用抗血栓藥物治療,但患者仍陷入中風險境。當時主責的心內科主任邱富群於是決心回到臺大總院重新學習,最終為患者進行左心耳封堵器放置術,成功讓患者脫離險境、且後續能主動健康回診。有了這次的經歷後,團隊深感經驗與技術共享的重要,積極與全國各地的心臟科醫師進行學術交流,更於2014年起開辦手術實況研討會,將左心耳封堵器植入、主動脈瘤之主動脈支架植入、複雜冠狀動脈心臟病及周邊血管疾病等較複雜的手術過程,全程公開與同業分享,經驗毫不藏私。
黃瑞仁醫師帶領心導管室團隊研究病例,為改善醫療拚盡全力。
以往雲林地區的心血管患者只能外送,時有因來不及轉院便在路途中往生的遺憾,但經過不斷的技術精進與經驗分享,雲林分院如今已是當地與鄰近縣市所仰賴的重要醫療院所,這都是每一位醫師持續不懈、努力至今才有的豐碩成果。

跨院合作、區域聯防 落實城鄉醫療平等
現在的雲林分院不僅成立「小腦研究中心」,將有國際級醫療研究的進駐之外,眼科、整型外科與肝膽內科也已有醫學中心等級的醫療能力;此外, 為了降低病人跨縣市轉診就醫頻率、提升醫療可近性與城鄉醫療資源平等,2018年雲林分院與成大醫院斗六分院接受衛福部補助辦理「斗六雙星區域聯防」計畫,雙方共同盤點過往雲林最常轉診至外縣市的專科與兩所醫院的該專科人力,規劃讓兩院專科醫師聯合排班,再借助資、通訊設備輔助,以遠距方式提供全時段皆有專科照會的醫療服務。

以神經外科、整形外科兩科為例,單以2017年統計,兩院就有116人需要跨縣市外轉,但在計畫啟動之後,2018至2020年內轉出總數為245人、亦即平均一年內外轉患者人數約80人,外轉比例明顯下降將近一半之多;而且過往外轉平均要花3小時43分鐘才能得到專科治療,但現在透過雙星照會機制,患者能就近醫療,平均花費時間來只需2小時13分鐘,等於加速了1.5小時,計畫成效十分顯著。除了病人節省轉診時間與費用之外,雙星計畫讓醫師聯合排班,也減輕原本值班時數過高的負擔,讓區域醫院能以更高的效率發揮最大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