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牙醫專科醫師分科制度
從專業出發 提供優質口腔醫療
文字撰寫|賴品瑀
受訪對象|衛生福利部口腔健康司副司長 賴向華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家庭牙醫學會理事長 王振穎
     中華民國醫院牙科協會顧問 蔣維凡
享新知
人氣(59)
我國牙醫專科醫師制度係為完善牙醫師在特定口腔醫療範疇之訓練,提供民眾更優質口腔醫療服務。1999年起至2009年間陸續開辦,自草創之初的口腔顎面外科、口腔病理科及齒顎矯正科共3個專科,至2018年10月5日發布之牙醫專科醫師分科及甄審辦法,將3個專科增加為10個專科,以完善牙醫各項專業服務,提供全人口腔照護。
 
中華民國家庭牙醫學會理事長王振穎指出,目前家庭牙醫專科的訓練重點即集中在跨科及跨領域的全人、全家、全隊照護,從口腔疾病的診斷到全身疾病患者的相關口腔照護、防患於未然的預防牙醫學、與多專科跨領域合作的訓練及中介轉診能力等,為的是有效串連和執行社區預防牙醫的力量。學會近期即已與糖尿病學會合辦研討會,共同思考從口腔黏膜檢查、牙周病治療中預防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並積極規劃更多與各專科學會交流或進行跨科跨領域的研討。

目前已取得家庭牙醫專科證書者共有2,169人,是十專科中人數最多者,王振穎表示,雖然家庭牙醫學和一般牙醫學的訓練算是最相近,但並非在社區(例如基層診所)服務就能算是家庭牙醫,是否有整合能力替病患規劃適當的治療計畫,並正確轉介給符合需求的治療團隊,才是專業所在。

再者,健康促進和預防牙醫學亦是家庭牙醫的職責,政府需要透過社區或調查計畫來制訂政策,而家庭牙醫專科醫師參與並實際執行後,也才能熟知其執行要點和內涵,進一步成為協助推動口腔衛生政策的生力軍。因此學會主動承接了許多政府計畫,並訓練會員相關技術,從參與健康促進和預防牙醫的行動中,來體現家庭牙醫的重要性與功能。

只為精益求精 一般牙科完成再投入兩年專科訓練
截至今(2023)年1月底,我國共計發出牙醫專科醫師證書5,758張,目前執業人數為5,604人,且持續有新血投入受訓,據衛福部統計,2019年以前3個專科共收訓59人、2020年5個專科共收訓112人、2021年9個專科共收訓178人,2022年10個專科各訓練機構合計開出613個名額,持續培育更專業的牙醫師,滿足臨床照護及臨床訓練師資的需求。

一般牙醫在畢業取得證書、並完成為期兩年的牙醫學訓練後,即可提供民眾口腔醫療照護,至於後續思考是否投入專科訓練,可選擇邁入急、重、難症的專科別精修,或是以社區與居家為場域來進行全人照護。而完成2至3年的專科訓練、並通過甄審取得專科醫師證書的牙醫師,其專科醫師證書的效期為6年,後續須參加該專科足夠的繼續教育訓練才能展延,以督促專科醫師持續精進。

隨著專科醫師制度上路一段時間後,衛福部預估各專科的收訓狀況將趨於穩定,屆時可依國人口腔照護需求調度各專科的訓練狀況,以逐步達成人力供需之穩定。不過,目前並無強制要求牙醫師投入專科訓練,亦無刻意追求受訓人數,口腔健康司著眼的重點是,怎麼讓完成訓練的專科醫師可以留在醫院。

承擔急重難症與教學 留下專科人才是醫院課題
賴向華解釋,醫療走向分級已是必然趨勢,一般牙科在基層負責一般的醫療狀況,專科醫師肩負的責任則是在醫院精進急重難症的治療技術,並投入教學傳承後輩。

由於在臨床醫學教育上最主要場域即是醫院,要有充足病例數量、專任師資能量與豐富人才庫,才能有紮實的專科訓練,其中又以師資最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