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柔克剛、發揮經驗
張莞爾微笑面對百年大疫
文字撰寫|林松嫣
受訪對象|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呼吸治療師 張莞爾
繪人文
人氣(19)
擁有護理師與呼吸治療師雙證照,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呼吸治療師張莞爾用正向的態度在職場發揮力量,更在COVID-19疫情中成為防疫先驅,以積極又妥善的準備、陪伴同仁與患者一同度過疫情最艱難的時刻;同時她也鼓勵護理師,在職場上轉念,開創屬於護理職涯。
 
一通電話 成為COVID防疫先鋒
COVID-19疫情籠罩全臺近三年,在疫情蔓延進入國內前,張莞爾於2020年2月底時接下重大任務。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為了協助滯留中國武漢的血友病少年與其母親搭機回臺,特別安排她穿著並攜帶相關防護裝備同行。

張莞爾表示,在2020年疫情爆發之初,就開始收到疫情相關消息,由於COVID-19病毒影響的就是上呼吸道,「一定會影響到呼吸治療師」,醫院的感染控制人員也特別提醒重症病人的處置與準備,於是在農曆春節前,她也提醒同仁要備好數量足夠的呼吸器應對。她回憶,快過完年假時,收到衛福部希望徵調儲備護理師的登記通知。當時面對未知的病毒,沒有人敢登記,但想到自己過去有SARS經驗,同時又具有護理師與呼吸治療師雙執照,「於是我就先登記了」,這拋磚引玉的行動也讓很多護理師學妹跟進。

直到農曆年後的某一天,張莞爾突然接到一通電話,由臺北醫院副院長親自致電,通知有去中國的接機任務,期間也接到疫情指揮中心人員的指示電話,就在多方交錯電話的訊息轟炸下她第一件事情就是趕緊回家拿護照,並交代女兒先不要跟家裡的長輩、學校老師提到要前往中國執行的防疫任務。
身為呼吸治療師的張莞爾在疫情期間堅守崗位,在最前線守護全民健康。
投入防疫工作 最怕孩子在外受到歧視
張莞爾解釋,醫療人員都可以理性了解,只要有足夠的防護裝備、遵守感控流程,就不容易被接觸的病人傳染,但擔心長輩看了太多新聞而胡思亂想,也考量到家中還有親友的小孩即將準備開學,擔心孩子在學校受到歧視排擠,所以當時在執行相關防疫任務時,其實是會對家裡保密的。

「當時的附屬醫療及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會執行長王必勝來通知我任務內容時,給我的任務指示並不多,要注意核對身份資料、把小朋友帶回臺灣就好。」張莞爾表示,在機組人員、與機場人員的協助下,迅速接到小朋友與家長,也平安陪伴他們下飛機之後接駁給救護車,順利完成任務。後來被問到對這件事情的評論時,她說,「我是個媽媽、我會保護小孩,我也會為了孩子而努力」,在疫情動盪之時,每一個人都想照顧好自身的家人。

其後配合COVID-19防疫任務,疫情指揮中心徵調護理師人力去集中檢疫所工作,張莞爾坦言,當時整個氣氛很緊張低迷,即便不斷向大家宣導有好的防護、其實不用那麼害怕從疫區回來的人,這種情緒仍對醫療人員衍生出恐懼與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