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線社工的後盾
莊美慧無悔付出 全力守護
文字撰寫|洪維珣
受訪對象|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兒保組長 莊美慧
繪人文
人氣(37)
第九屆紫絲帶獎得主之一,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兒保組長莊美慧,近20年的社工生涯經歷過大小案件、高潮迭起,但她始終保持如南部艷陽般的溫暖胸襟,來擁抱每一位需要協助的兒少與家庭,同時也與一線社工站在一起,成為他們的堅強後盾。
 
從社會救助到保護服務的社會工作
回顧社工這條路,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兒保組長莊美慧表示,當初畢業後透過國家考試從事保育人員工作,在鄉立托兒所工作快 5 年,之後繼續準備高考,在完成基層特考三等考試後,2004 年進入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家暴及性侵害防治中心,一路做到現在。

從事社工工作近20年,隨著社會變遷,家庭結構改變讓社會工作變得更複雜。莊美慧指出,小家庭變多、離婚率及同居未婚生子情況變得普遍、繼親家庭增加,還包括因為父母忙於工作,將孩子交給祖父母的隔代教養問題等,讓社會工作要處理的問題變得更多元,工作策略必須與時俱進地調整。

「以前比較屬於救助型態,現在是保護型態。」莊美慧指出,早期社工的工作主要是針對經濟狀況不佳的家庭給予協助,提供生活物資、金錢補助來支撐家庭運作。近年兒少保護的觀念提升、兒童權益逐漸受到重視,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盼下,虎爸虎媽越來越多,過度的教養手法常無形傷害孩子的身心,社工此時扮演的角色就是協助兒少發展與發育,不只是平安長大、還要身心健全發展,希望幼時的教養足夠他們在未來的生涯中可以照顧好自己,進而適應社會。
莊美慧(右)投身社工工作20年,協助許多家庭走出困境,榮獲第九屆紫絲帶獎。
望子女成龍鳳 孩子人權要重視
莊美慧解釋,很多家長不是生下來就會當「爸媽」,甚至發現有些家長過往曾遭遇過不當對待,成為父母之後就會複製經驗,「怎麼被帶大的、就會怎麼帶小孩」,最常看到有些運動教練承襲著過去嚴格的責打教育,認為要得金牌就是不打不成器,但站在保護孩子的權益上,必須要尊重孩子的身體權、表意權、隱私權等。

「要讓家長去理解,即便是個孩子,仍然是個獨立個體,不是私有財產。」莊美慧坦言,家長們多少都會帶有傳統思維,期待用嚴厲的手法來讓孩子更好,對社工來說,要鬆動家長這種觀念是具有挑戰性的,要不斷透過教育與宣導,讓家長知道孩子的基本權益,在不侵犯孩子權益下建立好關係;在這過程很多家長也反饋表示,自己過去也是在這情況下長大,但「你(家長)以前不願意也不喜歡,現在就不必要複製這樣的教養」,讓他(她)們去思考教養手法與觀念的轉變。

以愛為名 家長壓力不可忽視
另一種常遇到的就是「以愛為名」的暴力,也就是很多家長覺得自己愛孩子、對孩子好,也沒有使用暴力對待孩子,卻被認為對孩子家暴。除了責打之外,孩子心理的創傷是看不到的,也就是孩子在不適當的教養下產生了某些不良的影響。莊美慧發現,現在大家壓力都很大,除了經濟壓力,還有工作職場壓力、甚至還有家庭成員的衝突問題,影響了身心狀況及照顧量能。因此兒少社工的工作除了關心孩子,也要留意家庭的狀態、該怎麼處理,採取友善協助的角色,「畢竟啟動兒少虐待案件之後的調查,大家感受都不好,比較多的時候是要釐清事情是怎麼發生的」,只有靜下心來諮詢洽談,才可以讓社工評估家庭的需求,給予輕重緩急不同的服務輸送。

兒少性侵案件好揪心 站第一線相伴受害者
回憶經手過的重大兒少虐待案件,莊美慧表示,讓她印象深刻的有一例兒少性侵案件。當時接獲警方通報一名未成年少女與當時的成年男友發生關係,在陪伴就醫時,這名單親少女自爆遭父親性侵多年,在全家人都知情的情況下竟然沒有人阻止父親的惡行,她隱忍多年後決定替受傷的自己站出來發聲。

莊美慧說,在了解少女的處境後,即與轄區的婦幼隊女警立即安置少女、展開司法程序,期間更因為少女害怕面對冗長的司法程序與外界的眼光而一度逃離安置場所,所幸在社工、警方、司法人員的多方協助下,透過聯絡網找到少女,陪伴少女一起挺過司法程序,後續更展開漫長的心理輔導與復原協助,不僅成功地在司法上找回正義,後續更獨立重生。

「我特別感謝當時的長官替我扛下家屬的責難與外界的輿論壓力,放手讓我去找人。」莊美慧說,社會工作服務要好,不只是去思索如何協助家庭重新建構健全的運作機制,還要關心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社工在第一線遭受到精神疾病患者攻擊、被失控的家屬暴力對待時有所聞,保護兒少的同時也要先保護工作人員。

升職主管 成為第一線社工最強後盾
莊美慧在2013年升職為高級社會工作師、擔任督導的位置,2017年更當上組長,除原本兒少保護相關案件之外,多了行政業務、協助同仁處理棘手個案,更必須要在重大社會矚目兒少虐待案件發生時,與同仁一起扛下外界壓力,成為同仁最好的後盾。

莊美慧認為,身為社工主管,要關心同仁處理個案時的瓶頸,特別要留意同仁的工作風險以及心理壓力,社工若遇到孩子不幸在協助期間意外離世,這道坎會很難過去。「很多人在經手重大兒少案件之後都會離開職場」,因此,主管從旁給予社工適時的協助與提醒變得非常重要。例如,同仁接到有父親帶未成年子女睡在路邊車上的通報,家長雖然沒有對孩子身體施虐,但對孩子而言,車上並不是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在通報後雖改善,但過一陣子又回到車上,又不斷被路人通報」。

當案件陷入迴圈,無力感也消磨了社工的工作熱情。莊美慧表示,身為主管也要協助社工讓他們可以從案件中調適心情,在進入社會安全網時代後,社工也從單打獨鬥變成團隊合作,擁有更多跨界夥伴協力下,兒少保護社工多了更多支持,也能透過團隊力量更好去協助兒少家庭。
莊美慧強調,保護社工的工作應為團隊合作,任何同仁都不該獨自承擔。
負擔「生命」的使命感 社工扛重擔
獲頒紫絲帶獎,莊美慧坦言,「從來沒有想過會有站上臺的這一天」,她感謝長官給予舞臺,讓她可以向外界發聲、讓外界理解兒少社工有多麼艱難,希望大家支持所有保護性社工。她說,很心疼看到同仁們在服務個案過程中的挫折與創傷,特別是這些社工大多秉持著一份使命感行事,但這份使命感很容易被消磨殆盡,即便現在政府已經協助調薪,「但兒少社工在服務個案的過程中常常負擔著孩子的生命、扛下守護孩子人身安全的重擔」,這就不是金錢足以衡量的了。
參與紫絲帶獎的過程讓莊美慧(左一)自感收穫良多,也鼓勵其他社會社工同仁有機會一定要體驗。
莊美慧也想跟每一位保護社工說,「其實你們並不孤單」,因為在整個工作歷程裡面,所有同仁與他們同在、肩並肩一起協助個案往前,不要孤孤單單一個人走、不要把責任全部往身上攬,單打獨鬥很辛苦、很容易撐不下去,但大家是一個團隊,努力在現行機制與制度裡面,接住每一位受虐的兒少,相信社工們有同儕的支持、友善的職場,可以一起往前走下去。

在參與紫絲帶獎的過程中,莊美慧也整理過去擔任社工時的歷程,她鼓勵每一位保護性社工只要有機會一定要參加,「這過程真的收穫很多」,回溯過往的點點滴滴,就會發現這些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了解更多
第九屆紫絲帶獎-莊美慧 
專訪影片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204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
886-2-8590-6666
Copyright2024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