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全人化的口腔醫療照護
特殊需求者牙科醫療服務
文字撰寫|黃倩茹
受訪對象|三軍總醫院齒顎矯正科暨兒童牙科科主任 李忠興
     中山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牙醫學系主任 余權航
話焦點
人氣(1)
為優化特殊需求者牙科醫療服務,衛福部持續推動「特殊需求者牙科醫療服務獎勵計畫」,鼓勵全國各地醫院開設「特殊需求者牙科醫療門診」,針對每一位特殊需求者的個人需求,提供全人化的口腔醫療照護服務。
 
患有失智症的陳伯伯,被家人用輪椅推著來到醫院的「特殊需求者牙科醫療門診」,陳伯伯曾經在一般牙科就醫,但因失智無法配合牙醫師的指令與治療,因此轉介到特殊需求者牙科醫療門診。在特殊需求者口腔醫學科專科醫師的診治下,建議陳伯伯以靜脈鎮靜執行口腔治療,並對照護者進行口腔衛生教育,以維護良好的口腔健康。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基礎
所謂「特殊需求者」,指的是受先天或後天因素影響,導致身體、心理、社會行為上需要特別協助或照護的對象,包含肢體障礙、腦性麻痺、植物人、智能障礙、自閉症、染色體異常、精神障礙、失智症、多重障礙、發展遲緩兒童及失能老人等族群,他們在接受牙科診療時因需要輔助之硬體與軟體設備,且看診過程比較困難,一般牙科往往難以處理。
特殊需求者在看診時,常會需要輔具協助,如可固定病人身體的治療椅,可避免病人身體滑落。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幸福以及生活品質的關鍵指標」,另外依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第25條,身心障礙者有權享有可達到之最高健康標準,不因身心障礙而受到歧視。為建置特殊需求者牙科醫療服務,衛福部自2005年起,試辦「身心障礙牙科醫療服務網絡模式」,並於2014年轉型並擴大辦理「身心障礙特殊需求者口腔健康品質提升計畫」,2021年獎勵全臺灣31家醫院辦理特殊需求者牙科醫療服務,服務人次由2005年的706人次成長到2021年的26,687人次。並於今(2024)年擴大服務對象,包含身心障礙者、發展遲緩兒童、失智及失能老人、罹患全身系統性疾病者。

解決特殊需求者牙科就診的困難
中山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牙醫學系主任余權航說,特殊需求者在一般牙醫門診常面臨不同問題,例如:年長的失智症病人,無法配合牙醫師的指令;中風、腦性麻痺的病人,受限於身體因素,很難坐在治療椅上;因肌少症或肌肉無力,無法長時間張口。另外,全身健康狀況較為複雜的病人,例如:有藥物過敏、凝血功能問題、心血管問題、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在口腔治療上就需要特別謹慎。

在口腔清潔上,特殊需求者也因個人的清潔能力有限,多仰賴家人或照顧者的照顧,若照顧者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很難協助特殊需求者做到徹底的清潔,進而增加罹患口腔疾病的風險。舉例來說,肢體障礙、肌少症及肌肉無力的病人,因受限於肢體,在口腔清潔時,無法有效使用牙刷、牙線等清潔工具,經常需要他人的輔助,或是需要使用改良過的清潔工具。

此外,飲食習慣與特殊需求者的口腔健康狀態有緊密的關係。三軍總醫院齒顎矯正科暨兒童牙科主任李忠興指出,國際吞嚥困難飲食標準(The International Dysphagia Diet Standardisation Initiative,簡稱IDDSI)將食物從液體到固體分為八個等級,從食物原型(固體)到稀薄飲品(液體),不同質地會影響到口腔中殘留食物的多寡,如果是較黏稠的食物較易殘留,再加上,若是病人本身或照顧者無徹底清潔,都會影響到日後特殊需求者口腔需要照護的程度與面向。

口腔疾病與系統性疾病息息相關
臨床上,李忠興會從全身性的觀點來看特殊需求者的口腔問題。舉例來說,像是腦性麻痺病人,在肌肉攣縮的狀態下,容易引起咬合不正。而長期臥床的病人,常因肌肉缺乏活動,造成肌肉僵化,導致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或是顳顎關節疼痛症候群,接下來就會影響到舌頭、嘴唇、頰肌等機能,也會影響到呼吸道、吞嚥肌的弱化,產生「吞嚥問題或障礙」的狀況,最後引起誤嚥、嗆咳或吸入性肺炎。

他強調,口腔必須是潮濕的環境才有辦法維持健康,如有口腔式氣管插管、呼吸、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人的患者,因口腔無法閉合易造成口腔乾燥,進而導致牙齦炎,若又加上進食時有食物殘留,就會加重牙齦發炎、齲齒的發生速度。「口腔中的細菌,與全身系統息息相關」,若齲齒侵犯到牙髓組織,牙周組織及牙髓組織具有微血管,就會因口腔問題而與心血管系統連結,將細菌由口腔帶到身體其他部位,而導致心臟瓣膜、肝臟、腎臟等問題。

因此在三軍總醫院的特殊需求者牙科醫療門診中,會與中醫部、復健部或其他科別合作,讓病人接受全面性的照顧,結合不同領域,強化口腔機能,提升吞嚥、進食能力,改善病人的口腔問題。

可至衛福部網站查詢門診資源
目前衛福部的「特殊需求者牙科醫療服務獎勵計畫」,將全國分為6個責任區域,並以每區獎勵1-2家示範中心、5家一般醫院(東區為2家)為原則,開設特殊需求者牙科醫療門診,有需要的民眾或家屬,可至衛福部或各縣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查詢。

余權航提醒,特殊需求者牙科醫療門診都會以較長的時間服務每一位特殊需求者,因此有需要牙科醫療門診服務的特殊需求者,務必要「提前預約」,並在預約時說明病人的具體情況、身體狀況、行為能否配合、有無藥物過敏、現在服用的藥物(包含藥物和保健品),以上這些資訊能協助專科牙醫師事先做好準備,提供病人更完善的牙科醫療服務。
為提供服務行動不便的特殊需求者,診間特地鋪設斜坡,方便輪椅的進出。
家屬和照顧者的就醫陪伴 有助提升醫療品質
如果病人在行為上無法配合牙醫師的指示,則會考慮使用鎮靜麻醉或全身麻醉,在麻醉前會先進行評估,並說明麻醉前的注意事項,通常在麻醉前需要空腹禁食八小時,牙醫師也會事先請照顧者協助,讓病人做好準備。

對一般人來說,看牙醫難免心情緊張,對特殊需求者而言更是如此,因此建議照顧者和家屬可以準備讓病人心情舒緩的物品,例如玩偶、球,或是聽音樂、看影片等,有利治療的進行。在約診時間的選擇上,也要配合病人的生活作息,如果病人習慣早上昏睡,就預約下午時間就診,選擇在病人狀態較好的時間進行看診,有助醫療品質的提升。

此外,前來就診時,希望家屬和主要照顧者可以同行,除了能確實了解病人在牙科就醫的情形,有時候牙醫師計畫進行的醫療處置必須得到家屬的同意才能進行,而在看診過程中的不安或躁動,通常家屬的安撫會有較好的穩定作用。

為了讓特殊需求者得到更完善、便利的牙科醫療服務,目前針對特殊需求者的牙科醫療服務,除了「特殊需求者牙科醫療服務獎勵計畫」外,衛福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簡稱健保署)「全民健康保險牙醫門診總額特殊醫療服務計畫」,設有醫療團、居家牙醫等服務,所謂醫療團,是定期至身心障礙福利機構、未設牙科的精神科醫院、特殊教育學校等有設置固定牙科診間和醫療設備器材之場所,提供牙醫醫療服務;居家牙醫服務則是由牙醫師前往病人住處,針對肢體障礙、視覺障礙、自閉症、精神障礙、失智症等患者,提供牙結石清除、簡單補牙、塗氟等醫療服務。

透過衛福部的「特殊需求者牙科醫療服務獎勵計畫」和健保署的計畫,為特殊需求者提供全人化的口腔醫療照顧服務,不論是由病人前往醫院,或由牙醫師前往病人住處提供居家醫療,都是為有需要的特殊需求者,提供完善的牙科醫療服務,照顧好每一位國民的口腔健康。

了解更多
特殊需求者牙科補助計畫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204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
886-2-8590-6666
Copyright2024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