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屯療養院2015年於臺中監獄開辦大肚山莊,為全國首創性侵害加害人刑後強制治療處所,收治法院裁定需強制治療人士,包括人格障礙、精神病或智能障礙者。透過精神醫療專業人員臨床診斷、醫療處置及輔導,改善其偏差人格及行為模式,重建自我價值,並協助回歸社區,恢復正常社會功能。
行政院2021年核定強化社會安全網第二期計畫,補強精神衛生體系與社區支持服務後,草屯療養院除配合衛福部政策,持續推動區域性心理健康及精神醫療網絡、發展心理健康及精神醫療專業服務、辦理區域內心理健康促進、自殺防治、精神疾病防治、成癮治療及特殊族群處遇服務外,亦辦理精神醫療人員教育訓練、安排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心理衛生社工、關懷訪視員及其督導見習,並提供區域內縣市衛生局精神醫療專業諮詢,協助各項方案推動,以提供更符合全人照護需求及專業成長之精神醫療服務。
強化橫向連結 積極實踐優化計畫
近幾年,草屯療養院積極推行「疑似或社區精神病人照護優化計畫」(簡稱優化計畫),提供疑似精神病人轉介評估、社區高風險精神病人照護及緊急護送就醫服務。草屯療養院社會工作科主任裘惠如表示,在各單位努力推動強化社會安全網工作下,促使醫護人員開始與警察、消防、社政等各機關進行密切專業合作、強化橫向連結,凝聚成更綿密之社會安全網絡。
裘惠如分享兩名轉介至優化計畫案例,朱先生(化名),過去收容於看守所期間,接受草屯療養院精神科駐點門診,也有就醫及住院治療紀錄,出監後由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心理衛生社工追蹤關懷,但個案未規律回診身心科就醫,且多半時間在家裡睡覺、要求父母提供生活費,其情緒與行為皆無法獲得精神醫療上的介入與協助。心理衛生社工數度想前往訪視,皆吃了閉門羹,評估個案缺乏病識感、就醫意願低,於家中有干擾狀況,決定轉介至草屯療養院優化計畫,透過優化計畫護理師至案家訪視評估後,考量個案近日多次出現攻擊家人及破壞物品之行為、有明顯干擾症狀,且評估家屬照顧負荷壓力大,經與優化計畫醫療團隊討論後,予以啟動緊急護送就醫。
另一個案例郭女士(化名),步入高齡後曾因精神症狀就醫,但過去10年未穩定持續回診及規律服藥,導致症狀愈趨嚴重,她開始覺得家中被人闖入,並多次向警方報案,但警方查無遭人闖入跡象。郭女士女兒擔心母親獨居,且已開始出現干擾鄰居行為,因此向警方求助,由警方透過衛生局轉介至優化計畫。
優化計畫護理師傾聽郭女士陳述,發現她被傷害、跟蹤等情境都與事實有出入,評估個案對現實接受度有限,再加上家屬協助就醫困難,經優化計畫外展團隊評估個案精神症狀明顯,也干擾生活作息及社區安寧,與家屬討論後啟動緊急護送就醫機制,協助個案。
裘惠如指出,從上述案例中可看出,緊急護送就醫過程需要家屬、警察、消防、衛生局(包含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衛生所公共衛生護理師等網絡單位共同協力與合作,才能順利啟動。在優化計畫評估結案時,團隊護理師也會提供資源轉介,如後續安排精神科門診追蹤或居家治療,協助個案穩定病情及規律服藥,回歸社區生活。
24小時專線 助力一線人員快速決策
草屯療養院長期深耕社區精神醫療服務,除了執行優化計畫外,也充分瞭解社區精神病人緊急護送就醫困難,在衛福部2020年推動「精神醫療緊急處置線上諮詢服務與留觀服務試辦計畫」後,運用多年承辦心理與精神衛生相關計畫經驗,承接全國「24小時精神醫療緊急處置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