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林萬億出任臺北縣副縣長,開啟改革教育、建構社會福利體系、關心原住民族的執政初體驗。隨後於2007年受邀擔任行政院政務委員,擘劃「大溫暖社會福利計畫」,內容包括縮小城鄉與貧富差距、強化老人安養、因應少子女化、促進國民健康,其中,「建構長期照顧十年計畫」成為政策主軸,也為日後的「長照2.0」奠定基礎。
作為學者型政務官,林萬億多年來常保理想性格,在政策規劃上首重理論根據與證據基礎。他坦言,決策節奏快、說理需簡練、執行要有效率,才能跟上不同領導風格的執政團隊,成為他從政以來最大的考驗;同時還得說服跨部會協作,才能完成跨內政、教育、衛生、勞動的大型計畫。幸而在臺北縣副縣長任內已有實戰經驗,也早在參訪瑞典社會民主黨時體認到「確信唯有參與決策與執行,才有可能實現福利國」。
奠基:讓社工成為受社會認可的專業
面對制度尚未成形、社會認同仍待建立的年代,林萬億以長遠眼光投入《社會工作師法》草擬工作,為社工專業奠定法制根基、爭取社會肯定。林萬億提到,他在美國深造時收到時任臺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簡稱社工專協)創會理事長徐震的來函,請他參考美國社會工作專業制度,研擬臺灣的社會工作師法,1990年3月初回國後隨即啟動立法工作,黃清高、張振成、郭登聰、周玲玲與黃梅羹等人均參與其中,分別代表社工專協、中華民國醫務社會工作協會、政府社政與學術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