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在每個位置上都想做對的事
留美經驗拓展了林萬億的社工視野,返臺後他敏銳察覺社會轉變,率先投入遊民、災難、校園與高齡等新興領域,始終堅信改革須靠集體力量推動。林萬億坦言,在柏克萊求學期間,他到人民公園找遊民聊天、參與同志大遊行,更歷經舊金山大地震,打開社工的新視野。
返臺後,這些議題都因機緣與在乎而有後續,他逐步推動遊民服務、學校社會工作、災難管理與社會工作、高齡研究等新興領域,也曾與時任內政部社會司司長白秀雄一起推動臺灣的聯合勸募、與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李增祿仿照美國的社會工作教育協會,推動臺灣社會工作教育學會,可惜理想未實現。但在他看來,無論成敗,他都相信個人力量有限,必須集合眾人之力,才能改革社會。但必須有備而來,而他的「準備」就是不斷讀書、寫書、參與實務、累積經驗。
實踐:用專業在體制內創造改變
在政務委員任內,林萬億主導推動如長照十年計畫、社會安全網、年金改革、少子女化對策等大型計畫,並榮獲「二等景星勳章」。他謙稱,身為沒有政治背景的學者,唯有靠專業知識、認真工作及展現績效,才能在講求實力的政治圈打滾,「謙卑、人和、堅持與無爭,可能是得以闖出一片天的祕訣吧!」說實在的,學者專家參政空有理論,沒有實力,是做不出什麼成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