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熱血青年到改革推手
林萬億橫跨學界與政壇的社工人生路
受訪對象|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名譽教授 林萬億
文字撰寫|李靜
繪人文
人氣(14)
從佃農之子到政務官,從街頭抗爭到制度改革,國立臺灣大學(簡稱臺大)社會工作學系名譽教授林萬億一生致力於為弱勢發聲。他參與立法、推動長照、建構社會安全網,奠定臺灣社會工作專業根基與福利政策藍圖。他不靠權勢,只憑一念初心與不懈實踐,走出一條屬於臺灣本土的社會正義之路。他如何一步步改變臺灣的社會福利版圖?
 
堅持:在每個位置上都想做對的事
留美經驗拓展了林萬億的社工視野,返臺後他敏銳察覺社會轉變,率先投入遊民、災難、校園與高齡等新興領域,始終堅信改革須靠集體力量推動。林萬億坦言,在柏克萊求學期間,他到人民公園找遊民聊天、參與同志大遊行,更歷經舊金山大地震,打開社工的新視野。

返臺後,這些議題都因機緣與在乎而有後續,他逐步推動遊民服務、學校社會工作、災難管理與社會工作、高齡研究等新興領域,也曾與時任內政部社會司司長白秀雄一起推動臺灣的聯合勸募、與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李增祿仿照美國的社會工作教育協會,推動臺灣社會工作教育學會,可惜理想未實現。但在他看來,無論成敗,他都相信個人力量有限,必須集合眾人之力,才能改革社會。但必須有備而來,而他的「準備」就是不斷讀書、寫書、參與實務、累積經驗。

實踐:用專業在體制內創造改變
在政務委員任內,林萬億主導推動如長照十年計畫、社會安全網、年金改革、少子女化對策等大型計畫,並榮獲「二等景星勳章」。他謙稱,身為沒有政治背景的學者,唯有靠專業知識、認真工作及展現績效,才能在講求實力的政治圈打滾,「謙卑、人和、堅持與無爭,可能是得以闖出一片天的祕訣吧!」說實在的,學者專家參政空有理論,沒有實力,是做不出什麼成績的。
林萬億擔任政務委員期間,因主導長照10 年計畫、社會安全網等重要大型計畫的貢獻,榮獲「二等景星勳章」。
林萬億強調,推動跨部會政策的關鍵在於專業實力與協調能力,他在推動相關政策時,根據的是勤於閱讀國內外相關文獻,結合留學與參訪各國的經驗,用知識與實務來說服團隊,帶領大家一起工作,成就共享,讓團隊一同前行。

堅持:在AI時代捍衛社工的專業初心
面對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時代的來臨,林萬億直言,儘管ChatGPT等科技能回答提問、協助寫紀錄、申請計畫,但依舊難以取代社工助人專業的核心價值,即使機器人可以取代部分服務,也能讓人感受到溫暖與貼心,但仍無法完全取代人與其環境互動的多變與細膩,更無法精準地脈絡化思考與回應。因此,社工的學習之路沒有捷徑,唯有不斷閱讀、討論、對話、反思、累積實務經驗,才可能滿足服務對象的需求,完成社會交辦的任務。

他也提醒,社工存在的價值,不在創造多少經濟產值,而在於減少多少災害與傷亡,增進人民福祉。社工人務必回到基本功能,照顧需要被照顧的人們、改變需要被改變的行為、改革社會制度與結構,以免更多問題反覆滋生。他強調:「讓處境相對不利的人們,有尊嚴、有價值地生活,是社工不可退讓的價值。」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204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
886-2-8590-6666
Copyright2024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