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利共贏 嶄新合作
新南向醫衛合作與產業發展
文字撰寫、資料提供|衛生福利部國際合作組
話焦點
人氣(162)
總統蔡英文於2016年8月16日召開的對外經貿戰略會談通過「新南向政策」政策綱領,並於2017年4月20日正式提出「新南向醫衛合作與產業鏈發展計畫」等五大旗艦計畫,希望秉持「長期深耕、多元開展、雙向互惠」核心理念,從「經貿合作」、「人才交流」、「資源共享」與「區域鏈結」四大面向著手,期望與東協10國、南亞6國及紐、澳等國家,創造互利共贏的新合作模式。
 
衛福部為推動與新南向國家的醫衛合作與產業鏈發展,於2018年啟動「一國一中心」計畫,針對印度、印尼、菲律賓、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兼轄汶萊)、緬甸7個優先國家,委託國內7家醫學中心,辦理人才培育、產業搭橋、臺商健康諮詢服務、營造文化友善醫療環境、產業法規及市場調查、資訊整合等工作。該計畫策略目標有三項,首先希望藉我國醫療衛生軟實力,深耕醫衛人脈網絡,擴大我國在新南向國家的影響力,其次希望透過全面性醫衛合作與相關產業鏈密切連結,增加我國醫衛產業出口機會及產值,最後希望強化防疫境外的理念,建構更安全的區域聯合防制網絡,保障人民健康安全。

建立長期互信 深化醫衛發展
過去我國與新南向主要國家的互動多以公共衛生及醫療人力培訓等政府衛福公共政策為主,與我國相關產業的連結性較低,較未考量政策與商機結合的需求及夥伴關係之建立。鑑於醫衛產業是一個需要建立長期互信的產業,透過一國一中心醫院逐步推動雙方在人才、醫衛產業、醫療服務的深度合作與交流,能夠掌握新南向夥伴國的具體需求與市場法規,並由醫院扮演搭橋者的角色,連結產業至新南向國家。藉由新南向國家醫事人員持續來臺學習與交流相關技術的機會,能夠增進新南向國家對我國醫療體系的認識,並建立對我國醫材、藥品的了解與信心,奠定產業鏈連結的基礎,提高臺灣醫衛產業的國際能見度與競爭力。
2019年「醫衛新南向政策」廠商交流分享會,邀請五家代表廠商,分享在新南向政策施行下進入市場之實際經驗。
計畫自2018年開辦迄今,已有超過900名來自新南向國家的醫護人員來臺接受醫衛培訓,並辦理工作坊或研討會至少242 場次,簽署150個以上醫院合作備忘錄。另外,在行銷高階牙材方面,我國於新南向國家共取得17張牙材許可證,而我國中藥廠亦獲得新南向國家傳統藥品許可證4,481張。

在國際醫療服務方面,主要以心血管治療、癌症治療、肝臟移植、生殖醫學為推動方向,進行高端醫療服務。自2017年至2019年,新南向國家來臺就醫人次呈現穩定成長近40%,產值約增加15.7億元。2020年迄今雖受COVID-19疫情影響,惟截至去(2021)年底新南向國家來臺就醫計13.4萬人次,占全部國際醫療病患49%(國際醫療總人次約27.2萬)。

近4年我國對新南向七國的醫衛產品出口成長率均高於整體出口成長率,並帶動周邊產值達新臺幣100億元,可見新南向七國市場對我國醫衛產品出口越顯其重要性。
秉持以人為本精神 展現臺灣醫療實力
醫衛領域特別能夠彰顯新南向政策「以人為本,共創互利雙贏」之精神,具備發揮臺灣軟實力之代表性。整體而言,醫衛新南向政策已見成效,在一國一中心的大力推動以及各方配合之下,新南向國家逐漸認知此政策帶來的重大意義,臺灣醫療機構與新南向國家的互動往來也更為密切。經由日益緊密的互動關係,不僅提升了新南向國家醫事人員來臺受訓認識臺灣的機會,也拓展了臺灣國際醫療實力在新南向國家的能見度。
新南向一國一中心計畫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困境,持續與印尼醫院交流,指導培訓印尼顱顏專科醫師進階手術。
在傳染病防治方面,推動成立防疫技術轉殖中心,與越南合作辦理「新南向結核病防治交流合作計畫」,協助其建立多重抗藥性結核病(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 MDR-TB)接觸者調查模組、撰寫臨床治療照護指引、製作實驗室生物安全教育訓練影片,及協助其進行ISO 15189實驗室視訊評鑑及取得認證,並與印尼合作辦理「新南向登革熱防治交流合作計畫」,辦理深耕示範社區衛教宣導、社區動員之種子教師培訓計畫及病媒蚊密度監測與分析。此外,成立新南向人員健康服務中心,針對我國及新南向國家雙方往返人員,提供傳染病防治衛教、諮詢及健康醫療轉銜等服務,並提供多國語言線上專人翻譯服務。

COVID-19疫情爆發後,我國不但積極協助提供防疫物資給新南向國家,更透過視訊會議等方式交流防疫經驗,同時,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研發之抗新冠肺炎中藥複方「臺灣清冠一號」,透過論文發表、技轉、視訊、媒體等途徑,介紹予印度、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等新南向國家,這些作為不僅符合醫衛新南向政策之精神及目的,更奠定往後醫衛新南向政策之良好基礎。
我國面臨COVID-19的威脅,但在防疫物資不虞匱乏的前提下,共同防堵疫情,展現「Taiwan Can Help」精神。
近年因全球化的發展,世界各國在國際援助、醫療旅遊,以及醫療技術、產業輸出與交流的需求逐漸增加,對於健康照護之重視、需求及支出亦不斷成長,尤其在東南亞地區需求成長甚鉅,頗具醫療產業投資與發展潛力。臺灣醫療水準與品質備受國際肯定,我國相關醫療產業在政府政策推動及科技技術提升下,也極力提升與發展,然僅有我國市場創造產值與規模成長有限,因此推動醫療健康產業國際化,不僅將提升臺灣國際地位,更是促進臺灣醫療服務產業升級的重要推手。

有鑑於此,為提倡我國醫療健康產業國際化、產業化,衛福部於今年度推動產官學界共組成立「財團法人台灣醫療健康產業卓越聯盟基金會(Medical Excellence TAIWAN, MET)」,成為我國醫療健康產業國際化的核心單位,將持續協助聚攏醫療院所及健康醫療產業業者,建構資源網絡平台,發揮整合成效。
MET基金會於2022年4月舉辦揭牌儀式暨醫療健康產業專題研討會,以推動我國醫療及健康產業國際化為目標。
擴大發展「醫療國家隊」 邁向後疫情時代
在過去四年我國藉由推動醫衛新南向計畫已奠定良好的合作基礎,未來衛福部將以「穩固基礎、擴大成效」為原則,推動醫衛新南向政策2.0計畫,深化醫衛新南向政策觸及的深度與廣度。今年依據新南向重點國家各國政經狀況及我國與其合作發展之差異,綜合研判選擇以越南、馬來西亞、印尼三國擴大為「一國雙中心」,以深化醫衛新南向政策觸及的深度及廣度。各國家承辦醫院並針對不同國家情況,執行差異化推動策略,希望透過「以醫帶商」模式,結合國內相關業者與公協會組成「醫療國家隊」,展現臺灣醫衛實力及經驗,推動臺灣醫衛產業國際化,建立國際上臺灣的醫衛品牌。

此外,COVID-19疫情使得數位及遠距醫療議題崛起,「零接觸」式醫療服務蔚為趨勢,新南向國家對智慧醫療需求亦隨之增加,因此在過去的基礎上,未來將以數位科技、智慧醫療服務等方式作為產業聯盟基礎,積極整合現有醫衛能量與AI智能輔助診斷相關項目,擴大引進IT產業參與,協助新南向國家之後疫情醫療體系之數位化,同時促成我國醫衛相關產品服務之出口商機。

衛福部將持續藉由我國在醫療服務、公衛、醫材藥品等的軟實力優勢及經驗,推動與新南向國家之能量建構及雙向合作,提升我國及當地人民福祉,同時建立新南向國家對我國醫療體系及醫材藥品之瞭解與信心,深耕醫衛合作及產業連結網絡。